。
四百万清圆算什么,每年,中国仅仅是黑陶出口就至少能赚到两千余万清圆的外汇,法国还是最主要的进口国和收藏国之一。
钱。
中国是不缺的。
坐在躺椅中,胡楚元慢慢的在心中寻思着。
拨开表象,他所看到的是协约国试图乘机侵华的真相。对法俄曰三国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天赐良机,中国内部政局一片混乱,主力师团已经抽调到了西北,只要此时派出很少的一部分军力从东北、越南进逼,就可以收获良多。
胡楚元当然不怕打这一仗。
别看中国新式陆军只有31个师,总数不过45万人,一旦扩张起来……速度会是非常惊人的。
从新军开始建立,胡楚元就一直坚持军队就是军校的策略,专门征招18岁至22岁之间的青年,进行长期的培养教育,并且大面积实施轮岗制度,采用临时班长、排长和连长的政策,在这45万人中锻炼着大量的陆军青年军官。
这些年间,各省都有采用新式军官教育的武备学堂,老六校逐渐提升为福州船政大学、南昌陆军学院、长沙炮兵学院、江宁炮兵学院、福州陆军学院、天津国防大学,徐州、大连、广州同样设有新的军事学院。
在国外,奥克兰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海陆军学院一直是大幅度的招收华裔学生,国内也不断派出青年军官前往德国柏林陆军学院、德国陆军参谋大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接受深造。
胡楚元不敢多说,在一年之内,他可以将陆军扩编到100万人的规模,海军扩增到75万吨的总量。
当然,他可以不打。
如果他现在就和英国签订一份长期的军事同盟协议,这场战争就能暂时姓的避免……问题是终究有着太多弊端,特别是要考虑中国和德国长期合作关系。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培养的德语系的学生数量非常多,大约占了高中生和外语专业学生比例的30%。
中国学德国……或者说抄袭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大的国策方针,不会因为光绪帝载湉被软禁而改变。
如果中德关系能够维持住,未来二十年,中国前往德国的留学生数量至少会有四万余人,他们所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必将是巨大的。
目前的世界范围内,德国的大学教育确实是第一位的,美国、曰本的留学首选也是德国。
胡楚元的内心是纠葛的,不断的在心里慎密的揣摩利弊。
打还是不打?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