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他就是这么自私的人。
看着这一幕,程廷华就和胡楚元叹道:“大人,江南的情况算是很不错了,在燕京城里,老天坛和前门一带,这样的事情真是每天都有好多。要是搁在沧州和保定府,事情就更多了。在我家深州,更是多不胜数……尤其是围绕漕运的那一条道上,近些年更是饿死不知道乡亲,前些年闹奇荒的时候,山西据说是饿死了数百万人。江南五省……确实算是一片富饶福地。”
胡楚元听着这话,心里隐隐有感。
人姓是脆弱的。
他稍加思量,和身边的陈善元道:“雇她做个丫鬟,将她父母送回乡里祖籍安葬。”
陈善元默默点头,上前就从怀里掏出十个清圆,和那少女道:“我家爷雇你做个丫鬟,这是给你的工钱,你父母的下葬就让我们去办。”
少女欣喜,答谢一番就跟着陈善元。
陈善元是福清人,又在福州生活多年,对当地的人事都很熟悉,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棺材铺。
他去办着这些事,胡楚元和潘丽美、程廷华三人则回衙门。
乘着马车往回走的时候,胡楚元心里就一直在琢磨着,回到了衙门,他就将颜士璋和顾家相请了过来,商量在北方各地筹办慈济堂收养孤儿。
既然是慈济,自然不能只靠胡楚元一个人出钱,上海、江浙的富绅也得能出就出,地方乡绅更要出力,将慈济堂归属在公益局名下,统一置办,各府都有一家,收养孤儿,教其读书识字。
如果是特别贫苦的人家,子女不能养活,也可以托养在慈济堂。
胡楚元将自己的意思大致一说,颜士璋便忍不住的问道:“东家,这一年得置办出多少钱的事来?”
胡楚元想了一下,和颜士璋问道:“你估摸能有多少?”
一直在旁听着的程廷华忽然道:“大人,若是在江南艹办,那恐怕是不需要多少钱,但若是在北方艹办……别的地方不说,光是我老家深州,您这一年都要收下几百个孤儿。若是还得托养,那怕是几千人也不止。只这么一算,仅是深州一县,您每年就得拿出五千两银子,时间越久,至七八年后,每年需要银子三万两才能长久维持。”
颜士璋则道:“怕也要不了,这是好事,其他乡绅多少还是要出一点,就和我们在江浙艹办义塾一样,咱们和地方乡绅大多都能各摊一半,东家出一半,他们几十家联起来出另外一半。再说了,咱们也不是什么孩子都养,三四岁以上,十四岁以下,我们就养着,再大一些都能家里做事了,那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