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英镑赞助皇家学会在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
这一决定让胡楚元在伦敦迅速得到了奇特的赞赏,事实上,胡楚元的存在对英国人,尤其是自认为无比高贵的伦敦人有种如鲠在喉般的感觉。
在他们的固定思维中,华人就应该是贫穷愚昧和落后的,是一个劣等民族,可为什么会如此有钱呢?
胡楚元不是一般的有钱的!
甚至有媒体报道胡楚元新聘用了一个美国籍的爱尔兰人做管家,月薪高达五百英镑。
在英国,月薪能达到七十英镑就算是很不错的中产阶层。
在胡楚元高额赞助皇家学会,并成为荣誉会员之后,人们对他的感觉就仿佛是忽然变了。
胡楚元是很会和此时的英国人打交道的。
在皇家学会随后的几次活动中,胡楚元陆陆续续的认识了同样身为荣誉会员的贵族银行家约翰-布鲁克爵士和英国海军上校约翰-阿巴斯诺特-菲舍尔。
可以说是约翰-菲舍尔自己想要认识胡楚元,因为他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参加侵占广州和大沽口炮台攻击战,后者是英国海军在整个十九世纪中唯一的一次主要失利。
约翰-菲舍尔出生于锡兰的海军家庭,13岁就成为皇家海军的水手,15岁就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16岁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74年,年仅33岁的他晋升英国皇家海军上校。
同时,他还是目前英国海军中最精擅于鱼雷战术的人,也负责皇家海军的鱼雷战术训练。
在这一时期的英国,他已经是最著名的青年军官,为人们寄予极高的期望。事实上,也正是他后来的努力改革使得英国海军对德国保持了长久的优势。
这是一个天才。
虽然他曾是一个侵略者,以后也极其可能成为最强的对手,胡楚元仍很迫切的需要他的帮助,需要通过他和英国海军达成协议。
在初步的认识这个人后,胡楚元就像一个情场老手那样,慢慢的“追求”他,起初只是有意无意的邀请他一起参加皇家学会关于舰船技术的活动,更为熟悉之后,又经常邀请他讨论新时代的海军思想和技术。
胡楚元的个人魅力是很强的,这一点,不仅是对中国人有用,对英国人同样有用,只要对方不再抱着华人低等论来看他,很快就能发现他的智慧和能力,发现他的价值。
胡楚元和约翰-菲舍尔的交往极其顺利,几周之后,两人就成了很特别的朋友,只要不是国家利益和机密方面的话题,其他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