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兴旺。
从长袍马褂到西服礼帽,这个变化随着西风渐化,人们对服饰着装有着巨大消费需求。
毕竟人们可以不吃饭,但绝不能光着身子出门。
服饰的原材料来自于棉花,加工棉花成为纱锭,再用织布机纺织成带有各色花纹的衣料,还有化学染色等等。
做这一类的纺织业叫做纱厂,在民国属于日进斗金的行业,毕竟是近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陈克考察时特意留老旧织布机器的去处,从李光曜口中得知:“总理,现在日韩港台,以及新加坡都在疯狂发展纺织业,纱厂的老旧机器淘汰一批又一批。”
“现有的机械都是十年前生产的,无论是速度和效率都远远赶不上先进国家的纺织机器,我们准备从日本进口新型全套纺纱织布机,旧的机械按照废品处理。”
陈克点点头,“按照废品处理也要注意环保,不如将机械集中起来,届时政府让专人处理。对了,大概有多少台?”
李光曜没反应过来,细细想了一下:“总理,一家大型工厂大概有500多台废旧机器需要处理,全州加起来约莫有3000多台,这些机器每年生产上千万纱锭,产值过亿美元。”
陈克闻言后心里一动!
这些机器在60年代算是落后生产工具,但拿回民国使用却很合适。
“从日本进口全新的机械需要一笔外汇,不如让日本将纺纱织布机的产业链弄一套给我们,这样以后我们自己也能生产轻工业机械,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陈克道。
李光曜转念一想也对。
现在新加坡已经加入联邦,不再局限于弹丸之地,可以试着投资更大的产业,利用联邦的资源和劳动力将纺织业做大做强。
“总理,我们即刻在柔佛州选址,纺织机械生产线很快就引进,届时落户至柔佛州境内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参加就业。”李光曜道。
投资产业的事情新加坡来做,进厂打工的事情马来人负责,这就是李光曜经济分配论。
陈克点点头,“别忘记将这几千台老旧的纺织机械集中处理,顺便让日本转移一条老式纺织机械生产线过来,我们可以用在落后地区。”
“老式的纺织机械生产线?这倒没问题,反正那些东西对日本来说也不值钱。”李光曜也没多想,直接答应。
看完纺织业后,李光曜又跟陈克考察电子业,这时候电子业基本分为两大类畅销品,一个是电视机;第二是收音机。
二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