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想要将军阀事业做大做强,必须系统性地培养储备人才,如此才能建立起更强大的队伍。
但扩张队伍需要更多资金、武器!
必须将这些难题一一解决,有双穿门在手,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跟何乘风等人闲聊一阵,对于建设地盘,大家都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
1963年,新加坡,总统府。
1959年新加坡自治后,总督府移交新加坡政府重新命名为总统府,建筑风格东西融合,外形看起来跟白宫差不多。
回到新加坡后,陈克很快与李光曜碰面,两人谈及自治州发展问题。
“总理,前几年我们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如今都发展得很不错,本土纺织业非常繁盛,承接欧洲大量订单。”
“另外,我们在积极发展对外转口贸易,亚洲-欧洲的货轮大都停泊新加坡港,已经对港口进行扩建,打造现代化的集装箱港口,以承接更多货物。”
“经过几年积累,目前自治州GDP超12亿美元,历年财政结余积累超5亿美元,人口180万,我们正准备引进更多华人。”
李光曜将自治州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自从前几年独立成为自治州,陈克一直在新加坡开展轻工业,纺织、制衣、棉料加工、药品等等工业。
顺便还让李光曜将警察、公屋、强基金、强制义务教育等制度体系纷纷建立起来,将整个社会凝成一股力量。
经过种种努力,现在新加坡已经提前进入发展快车道!
虽是弹丸之地,但GDP总量已经赶上马来亚(24亿美元)的一半,这可是仅仅200万人创造出来的经济奇迹。
“李光曜,做的不错。”
陈克点头夸赞一句,接着语重心长说道:“不过发展轻工业新加坡只能当加工厂,赚的都是辛苦钱,而且不能培养自己的市场跟技术,始终是三流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进行重工业升级。”
事实上二战前,新加坡比同时期香江日子好过得多。
三州府地区一直都是英吉利海外殖民地的重镇,而海峡殖民地的总督府就设在新加坡。
虽说弹丸之地,但光是国际机场就两个──实里达机场、加冷机场。
但风水轮流转,因为新加坡争取独立自治州地位,英吉利资本大量撤出,全跑到香江殖民地投资。
可见独立对一个殖民地来说,有利也有弊。
“要想让资本回流、升级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