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打一出来,现在明军的兵力虽然几经消耗,但大营里也有兵马六万有余,高起潜却让自己这个一军统帅只带领一万人马寻求战机,他一个监军却带着大部队在后头看风景,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卢象升就算是再好的涵养也忍不住要发作了,他气得涨红了脸:“高公公,本官身为期望兵马,你却让本官只带一万兵马抗击鞑子,而你却带着五万大军跟在后头,你居心何在!”
高起潜眯着眼睛笑了,“卢都督,你莫急,咱家也不是让你去送死,咱家不是还率领五万大军跟在你后头么,若是你遇到事情咱家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卢象升把头摇得如同破浪鼓一般,冉平高起潜说得莲花乱坠,他也不绝不会只带着一万人出击,那不是决战,那是送死!
高起潜眼珠子一转,笑道:“那好吧,既然咱俩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咱就各自上一份奏折,请皇上来裁决吧。”
“上就上,谁怕谁!”卢象升的牛脾气也上来了,俩人各自回帐写奏章上表不提。
当天夜里,两封奏章就摆在了崇祯的面前,而崇祯看完了奏章后却是皱着眉头骂了一声该死。
原来卢象升在奏章里却是把崇祯给数落了一通,他在奏章里写道:“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曰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这下让素来要面子的崇祯分外不爽,这也就罢了,末了卢象升还在奏章里要求崇祯下罪己之诏。这下可是把崇祯的心给刺痛了,在崇祯看来,国势如此,都是文武诸臣误国,他自己有什么不是?难道这十年来他不是辛辛苦苦地经营天下,总想励精图治,而大小臣工辜负了他的期望?其次最刺伤他的话是关于同满洲议和的问题。卢象升竟然在在奏疏中竟然使用“和议”二字,这是有意刺他,而且不但替已经死去的袁崇焕说话,还想阻挠今后再同满洲进行“议抚”,反对他的谋国大计。
崇祯盛怒之下,在御案上捶了一拳,一跃而起,在乾清宫中绕着柱子走来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恨恨地想:如今国事败坏至此,没有人肯助他一臂之力,反而只看见皇亲们对他顽抗,大臣们对他批评,归过于他,老百姓不断来向他“伏阙上书”,而各地文官武将们只会向他报灾,报荒,请饷,请兵,请赈!
崇祯一气之下,就坐回书案后提笔写了起来
第二天了,崇祯的旨意到了,在这道旨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