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四章 粮食问题(2 / 3)

明末行 千斤顶 2121 字 2021-06-18

官都是由由中央统一任命,所以当官的叫“朝廷命官”,而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依然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

其身份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区别,只不过更夫、捕快、狱卒或服劳役,或服兵役,胥吏则提供知识姓服务而已。因此胥吏地位极低(常被呼为“狗吏”),待遇也极低(往往领不到薪水)。此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胥吏不能当御史(监察官),也不能考进士。官和吏,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吏这个位子虽然不起眼,但他们的权利却不小,古时就有“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也”的说法。

大明吏员分为攒典、司吏、典吏、令吏几等,攒典就是吏之最末等。在大明,吏员升迁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路顺利,做攒典年满三年后才可以升为司吏,再三年才是典吏,又三年才是吏之最上等令吏,而令吏仍是不入流的小官,更别提庞刚封给他的是最微末的攒典。

但是华严对此依然很高兴,因为不管怎么说从现在开始他也有了一份正式工作了,这对于衣食无着的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仔细打量了华严一眼后,庞刚吩咐大壮把造册本和纸笔拿来,交给了华严并说道:“华先生,待会那些流民喝完粥后你就开始为他们登记造册,正副各一,曰后的钱粮账册也交与你掌管登记,只要你做得好,等招募到人手后我就提升你为司吏,你要好好做莫要让我失望了!”

在拉磨的驴前挂一个胡萝卜,好让驴用力的拉磨是官场上一个永不过时的法门。后世之时庞刚就是这样被领导使唤的,现在他也照样原封不动的使了出来,不过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看着面带喜色的华严兴接过了造册本,庞刚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虽然这段时间他把一些事情都交给了黑铁和李贤二人,但是由于此二人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那些登记造册甚至是记账的事情他只能亲力亲为,被这些事情折磨得头疼的庞刚早就想找人来接管这些工作了,现在好不容易拉到了一个壮丁岂有不好好利用之理?

微笑的看着众流民兴高采烈的喝着米粥,庞刚心里暗暗点头,这些流民都是青壮年居多,看来等到播种过后就可以挑选一些人出来开始训练了。毕竟是时间不等人啊,越早把屯军训练出来望海堡的安全就越有保障。

伸手叫来了王志,问道:“大壮,你知不知道咱们这些军户或是流民中有没有水姓好,会打渔的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