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二章《吟》(1 / 7)

诗相 小满老豆 6590 字 7天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很多读者朋友所熟知的谚语,狭义的理解是唐诗背诵的滚瓜烂熟,即使不会自己创作诗歌也会吟咏一番,现在则理解成多熟悉优秀经典作品,自会提升文学创作水平。悠久的文明历程,诞生了成千上万首经典诗词歌赋,使得莘莘学子们可以徜徉在诗歌的国度中,从小便可以学习诗歌,如启蒙诗《咏鹅》和《咏子吟》等。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文学的辉煌发展时期,故有唐诗宋词贵为文学瑰宝之称,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便成了他们交流最为寻常的事情,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很多情节反映出这点。虽然“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但是如今的学子们,还是得摇头吟诵古人留下的大量经典诗词歌赋。

诗词吟唱,是人们提高文化素养的基本方式,是古代文人墨客学习创作诗歌的首要途径,故在诗词发展的辉煌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吟唱诗词的同时,也会创作出吟唱的诗词。吟的本义是有节奏的吟咏、吟诵,后由本义引申为叹息,也可以指中国古代能吟唱的诗歌体裁,这些诗词一般都带点叹息意味,如白居易的大之作吟诗《秦中吟十首》,晚唐诗人韦庄鸿篇巨著《秦妇吟》等。篇幅过长的诗词,一般难以让人背诵,而小制作的吟诗,尤其是优秀作品,容易被人熟记,犹如孟郊的《游子吟》和白居易的《暮江吟》等,另外是一些含有经典名句的吟诗,如李白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多数人会熟记它的尾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些吟诗借吟的叹息之意,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节气,如中唐文学家张籍的《节妇吟》和明代时少有的佳作《石灰吟》。

游子,即离家久居异国他乡的人,这些人犹如白居易所言的“辞根散作九秋篷”常年漂泊在外,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他们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故乡。自漂泊在大城市体验过多年后,对游子的感触越来越浓烈,由衷的感觉到,2000年曾经流行的歌曲《离家的孩子》唱的甚是,离家的孩子流浪在外边,没有那好衣裳也没有好烟,好不容易找份工作辛勤的把活干,心里头淌着泪,脸上流着汗,离家的孩子夜里又难眠,想起了远方的爹娘泪流满面。这首歌是当年唱出了很多进城务工农民的心声,20多年过去,或许很多农村人已经悄然身变为城里人,但依然尚有数亿计的人员处于漂泊在城市的状态,凡是漂泊在城里的人,游子的心态自是避免不了。在古代,底层人口管制比较严格,流动性较强的反而有些许社会地位或知名度的人物,如商旅人员和士族阶层人员,如李白这样喜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