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公司,看成是谷歌、亚马逊,把智能车看成智能手机,这么去对标,特斯拉的市值能顶到万亿美元那不是应该的?同期的谷歌、苹果这些巨头都多少市值了?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点能看到这个层面的人屈指可数,特斯拉这会儿的市值只剩500来个亿美元,而且还在跳水,怎么看都是要完蛋的节奏,是申城在最后拉了一把特斯拉,超级工厂堪称“光速”建成并投产然后开始“暴兵”,产能起来之后特斯拉的股价也开启了火箭式飙升。
陆鸣刚刚说完,郑鸿瑞顿时连连点头:“对对对,我完全赞同董事长的结论,而且这部分电动机和电池基本上我们是完全交给‘天盛系’朋友圈里面的友商来做,技术也是在越来越成熟,我们是真不做,这不是核心节点。”
“即便从商业层面来讲,真正赚钱的部分既不是电动机也不是电池,甚至不是车,而是车本身衍生出来的这种网络大数据带来更大的利益。所以我说天驰技术是互联网公司,当然就得按互联网公司来估值,也包括其它新能源车企也会这么去估值,能不能活下来是另一回事。”
“再回过头来说手机厂商会造车那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本身就在一个圈层理,把这个逻辑搞明白就知道我为什么判断手机公司以后会造车了,现在没反应过来但最多不出三年就都反应过来了,那些知名手机厂商肯定会下场,也不敢不敢下场。”
“再一个就是对我国来讲有还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外头的这些高端芯片被卡了脖子的事情就会好一点了,因为到了车这个大物件之后,好多东西不用要求像智能手机那么尖端了,手机尺寸就那么大,空间寸土寸金,必须要求芯片小型化、微型化,技术也得尖端化。”
“但是车子就不一样了,那么大个儿的物件,完全可以用性能相对差一点,耗电多一点,散热多一点,个头大一点的芯片也没问题,相对来说卡脖子的事情压力又小了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未来的新能车市场肯定是有一段时间处于群魔乱舞的混沌格局。”
郑鸿瑞说到这里也差不多把他要说的说完了,最后看向陆鸣补充道:“董事长你的影响力大,能通达上听,或许可以内参一份,建议上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新能源产业,毕竟高端芯片的困局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眼前的问题迫在眉睫,发展是不能停的,芯片要突破,新能源不能落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陆鸣没有回答郑鸿瑞,而是稍稍挪动身子倾向韩秋琳这边,注视着她说道:“秋琳,你都听到了?什么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