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级别低得多,但这可是经济大臣的直属机构。
而帝国上一次的经济大臣郭龙云任上,那还是六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身为经济大臣的郭龙云直接推动了国内数大工业区的成立,包括上海的北岸工业区、天津的北海工业区、广州的轻工业基地以及当涂重工业基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经济大臣这种并不属于正规体制内的职务,具有非常大的针对性。
上一次设立经济大臣的时候,推动了国内工业化的起步。
而这一次陛下重新设立经济大臣,就等于是直接宣告了帝国即将开始掀起一场更大的工业发展力度。
这种力度兴许是体现在帝国的财政投入上,不过更多的还是会体现在一些政策优惠上。
而会出台什么政策就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工商界非常关心的事。
帝国发展工商业,其手段和后世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和国有些类似,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唯一能够给的就是政策。
帝国这种近代帝制专权国家,依旧带有浓厚的明清时代的封建王朝的影子,各种规章制度依旧带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后世的寻常国家比起来。其商业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
那种制度好,那种制度差,怎么才能够办好工业,这对于帝国诸多官员来说都是一件未知的事务。
现在的帝国就和八十年代的共和国一样,对于经济发展事务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经济大臣的设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专门为了经济改革而设立的职务。
因此经济大臣要怎么进行经济改革,这就是广大工商界极为关心的事了。
就连英国人也是关注了帝国的高层人事变动,尽管帝国每年都会对内阁进行调整,但是一次性调整多个内阁大臣,权重部门的一把手那可是从来都没有国的事,英国人自然会担心帝国内阁的人事变化,因而引起帝国和英国人目前的稳定外交关系。
虽然暗地里帝国和英国矛盾重重,但是这些毕竟是没有公开出来。现在的帝国和英国的关系依旧是保持着稳定的。
双方的国际贸易每年都为两国庞大的利益,进入七十年代后,虽然帝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中,英国人占据的比例略有下降,但是总额却是提升了不少,而这些贸易额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因此不管是帝国还是英国人,不到必要时刻是不会对目前的中英关系进行根本上的改变的。
关注帝国内阁变化的人,自然也不止那些普通人。
南京四海居,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