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东北大开发(2 / 6)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4772 字 2021-06-18

尽管他们的资金和人员技术力量都无法和国内的三大矿务公司相提并论,但是也是频有斩获。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哪怕是到了1867年的今天,辽阳依旧是一个人口极少的省份,要开矿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请不到矿工啊。

国内的三大矿务公司基本都是从国内的其他地方聘请工人,然后奔赴辽阳工作。而其他的小矿务公司则是很难进行这样的操作。

不过资本的力量却是无穷的,面对着开发困难,同时又有着三大矿务公司的挤压,这些小型的矿务公司很快就是进行了联合以及吞并等。

1866年,在南洋矿务公司之后,中国出现了第四家大型的矿务企业,即‘抚溪煤铁公司’由三十多家中小型矿务企业合并组建,同时带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因为辽阳省的省财政厅占据了其中一部分的股份,主要是以矿山的开采权方式入股。拥有百分之十六的股份。

这家抚溪煤铁公司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它和国内的其他三家矿务巨头不同,其他的三家矿务巨头是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国内。而抚溪煤铁公司的业务核心却是扎堆在辽阳一省。

不过该公司虽然是只是在辽阳一省,但是实力并不弱小,拥有众多的煤矿和铁路,小型的钢铁厂也有三家,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还有东北三省大量地区的矿产开采权。

只要这些开采权还是空话。谁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矿产,但是以辽阳省的丰富矿产资源来看,矿脉肯定是有的,就是多或少,什么时候找到的问题了。

尽管这些力量还比较分散,但是一旦整合完毕,那么依托辽阳省的丰富煤炭资源,该公司的力量并不会弱于国内的其他三大矿务企业多少。

而抚溪煤铁公司的成立,证明了帝国的煤铁行业正在发展迅速,也从侧面也是印证了帝国工业发展迅速。

毕竟煤炭和钢铁,这些都是消费品,这卖不出去的话就算开发出来再多也没用啊,而国内的煤炭和钢铁的供应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还没有出现供求过剩,甚至依旧是保持着生产出来多少就能够消耗多少的情况,就足以证明了,帝国的工商业发展速度非常快速,并足以消耗越来越大产量的煤炭和钢铁产品,而且是属于健康发展。

1867年初,帝国的工商部已经初步统计出来了1866年的煤炭和钢铁产量,原钢产量为六万吨,生铁产量为九十万吨,煤炭产量则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吨。

这和1864年的数据相比,可以说是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尤其是钢铁和生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