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只有八节,续航力就别提了,反正也就在港口附近转转,不会去远海的。
低干舷,重火炮,厚防护,低速度,这就是近海铁甲舰的典型特种了。
这一系列的造舰计划在珠江口海战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就是被提出来。然后相继施行,其中最先动工的并不是蚩尤号这艘万吨巨舰,而是只有两千五百吨的近海铁甲舰,舰名为‘帝喾号’。
近海铁甲舰的技术要求要低很多,而且吨位不大,所以对船坞要求不高,上海造船厂那边就能够直接建造,加班加点的话,预计工期比较短,现在四月份开工的话。预计明年年底就能够完工,1868年初就能够服役。
同时海军这边也没有忘记继续建造那些小吨位的近海铁甲舰,镇广级小型铁甲舰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造价便宜。更关键的是国内的一些中型船厂都能够建造,甚至身处内陆的江宁造船厂都能够建造,目前全国范围内,可是同时有五六个船厂正在建造镇广级小型铁甲舰,预计今年能够再服役四艘以上,能够短时间内有效充实帝国海军的近海防御力量。
不过上述造舰计划短时间不可能改变帝国海军现有的实力。要备战英国人可能的第二次来袭,还得依靠现有的战舰!
而能不能挡得住,并不取决于帝国海军实力有多强大,而是取决于英国人会派多少大型铁甲舰过来。
不过英国人会不会大规模增援,并继续发动第二次海战,则是取决于外交谈判。
四月六号,听闻东印度舰队战败,并撤回新加坡后,已经在香港苦守多时的英军终于是承受不住了,在当天下午时分,岛上残余的将近一千名英军正式向中华军投降。
第二十一师师长朱建佳中将接受了英军的投降!
而随后的几天里,英军的外交官们和帝国的外务部的外交官们是连续进行了密集的商谈,主要依旧是讨论夏威夷以及香港问题。
谈判中,英国人多次表示将会派遣更加强大的舰队前来远东,并表示英国皇家海军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彻底摧毁中国海军。
对于英国人的这种说法,宋关前为首的谈判团队虽然想要反驳,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帝国海军就这么点实力,之前能够击败东印度舰队就已经是非常勉强了,至于说要击败英国从本土或者地中海增援而来的舰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宋关前等人也是不反驳这一点,但是却表示就算没有海军,帝国依旧能够取得对英战争的胜利。
并直接告诉英国人,帝国皇家陆军已经有足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