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七十章 派系之争(2 / 5)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3661 字 2021-06-18

为了避免军方插手后宫事务,他敢以死相谏。

为了支持救济灾民的方案,他能够放下政治成见和郭龙云,宋关前等人合作,甚至是放弃一些自己的政治利益。

所以不管这个人怎么做事,但是为人却是没的说的。

有这么一个人充当皇子的启蒙老师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林哲并没有打算让他一直这么教下去,兴许几年后就会把他从皇子们的教育里调走,后续他肯定会安排其他人对皇子进行教育,包括军方的将领。其他一些大臣们。

皇子们的教育问题,是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思想以及知识,只有接触多了才能了解的更多。

而就目前来说,江道泉就是皇子们启蒙老师!

如此的江道泉在外人眼中,自然是圣眷昌隆的迹象了。

他和毕余同在很多时候都会进行政治合作,用以对抗郭龙云为首的那些天天叫喊着各种改革的新派官员。

帝国内的传统和改革之争是非常激烈的,这一点几乎遍及了军政两届,地方和中央。

哪怕是同样是发展工业,但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们的意见也是相差极大,而每一个派系都认为自己的意见对帝国才是最好的。

这种意见冲突并不是什么私人的恩怨。而是政治态度的不同。

纵观帝国成立后的这些年来,几乎到处都充斥着这种对立,帝国颁发的各种政策几乎都是各个政治派系相互博弈后的结果。

比如近期内阁那边关于农村经济的争论就是一个典型!

郭龙云那边的人认为目前帝国的传统农村经济模式是阻碍帝国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迫使农村地区的经济模式进行转型,把现有的家庭模式耕种朝着集中,大型农场化进行改进。

但是江道泉和毕余同等人却是认为,农村经济事关帝国根基,在帝国人口绝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口的情况下,任何动摇现有农村经济的措施都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动乱。相对于郭龙云等人的集中耕种,大型田庄,甚至推广农业公司之类的做法,毕余同等人更加倾向于对现有的土地买卖以及租地制度进行改革。

比如规范制定土地买卖制度,限制土地的大规模集中,然后强制限制地租,让少地、无地农民获得足够生存的土地。

同时双方对棉纺产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分歧,江道泉认为大规模发展棉纺产业,会进一步迫害农村底层人员的生存状况,因为工厂生产出来的大量廉价棉布、棉纱,竟然使得持续了数千年的男耕女织模式遭到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