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吕云看着这个穿着一身常服,带着暖帽的中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俘虏了!”
没有抵抗,没有求饶,李鸿章甚至连马都没下,在一个中华军骑兵过来牵着他战马的缰绳时,李鸿章略微犹豫了一二,但是还是把缰绳交了出去,然后就是继续坐在马背上。任由他们把自己带走!
坐在马背上往南走着的时候,一路上李鸿章看到了诸多马匹或者人的尸体,这些人大多穿着江淮新军的浅蓝色单排扣上衣。同为蓝色的长途以及长筒马靴,这些都是之前为了掩护李鸿章突围而战死的亲兵护卫。
再往前,他看见了前方的大量步兵方阵,只看军服的颜色以及他们特有的宽檐军帽,以及帽子下的寸头就知道这些是中华军的士兵。
而在这些士兵中间,还有诸多催头丧气,手无寸铁的江淮新军的俘虏们在两侧的中华军士兵看押下,老老实实的排着队前进。
而再看远一些,之前的战场上还有诸多中华军的士兵走来走去。时不时可以看见他们用刺刀对着躺在地上的重伤士兵进行补刀,粗略望去。这一片狭小的交战区域里躺着不下数千具尸体,有穿着深蓝色军服的中华军士兵。但是更多的还是穿着浅蓝色军服的江淮新军士兵。
看着这满地的尸体,李鸿章那没怎么变化的脸色终于是发生了变化,嘴里喃喃着:他们都是因为我……
看着满地的尸体,李鸿章再一次闭上了眼!
闭上眼后,彷佛又响起了三年前,那时候他李鸿章因为在皖北地区办团练剿匪名声卓越,又是连接上书请求效仿余胜军编练新军,由此受到了军机大臣祁寯藻等人的赏识,当初进京面圣后,他向咸丰帝亲自递上的编练江淮新军的章程获得了咸丰帝的重视。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是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一举越过了诸多名将重臣获得了编练江淮新军的机会,有着户部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地方自筹他的江淮新军迅速成军。
为了让自己的江淮新军和旧军彻底分开来,他从募兵到训练是亲自参与,从江淮地区招募良家子为士兵,聘请洋人担任教官,也是学了余胜军一样办了个随营学堂。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就因为林哲的崛起从而开始防备打压地方团练,从而不再支持江淮新军,而是一股脑开始搞练军。
作为团练的江淮新军失去了朝廷的直接经费支持,只能是自力更生。
这一两年来他李鸿章辛辛苦苦维持,好不容易才练出一万多人的江淮新军来,但是在扬州一战,面对中华军六七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