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此事,所以接受中国留学生一事,实际上还是阿礼国等英国驻远东的部分外交官私人推动的。
以他们的私人能力,要把几百人送到英国去自然是简单,反正船票钱又不用他们自己出,关键是把人送到了英国可不行,还得让他们进入英国的各个学校就读啊。
这要去就读的话肯定是要去读大学,海陆两军的军官学校,以他们的能力举荐几个中国留学生去就读剑桥大学之类的学校还没问题。但你要是弄一百多人的话,就算是英国首相也没这能力啊!
一开始他们只答应举荐十个人进入各大学学习,后来宋关前厚着脸皮磨了几天,又是找了怡和洋行、信德洋行那边,让他们也写举荐信之类的,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入学名额。
最后才是定了下来海军留学生两人,陆军留学生四人,而普通留学生二十二人。
这些留学生都是从军方以及帝国大学、三所高等中学挑选的最优秀人才,年龄普遍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他们将会乘坐信德洋行返回英国的商船前往英国。而抵达英国后将会分开进入各所学校学习,而后他们将会进行为期三到四年的学习,在英国的各大顶尖军校、大学中学习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知识。
由于是分散学习,而且持续时间有些长。如此确保这些学生们的安全,甚至是如何把他们的生活经费及时送到他们手上,这些都是宋关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负责这一切事务的宋关前更是知道,帝国为了送这二十八人前往英国留学,付出的价格却是相当高昂的。
首先是船票、路费,单程大约每人六十英镑。来回一百二十英镑。
然后是学费,各学校的学费有高有低,但是由于进修的都是顶尖的高等学院,因此总体学费相当高,每人每年大学需要一百二十英镑
再过来就是生活费,考虑到英国那边的物价较高,同时这些学生也不可能说和英国平民阶层一样生活在最底层,总得保持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水平,这样才能让学子专心学习,不用为生活俗物而烦恼。
参考英国那边的基本中产阶层的收入以及花销,外务部给学生的生活费是定为每年三百五十英镑,这个收入可以让学生保持最低限度的体面,包括可以租用一栋尚可的连排公寓,雇佣一名仆人。
不过外务部这边只是制定了这么一个标准,具体数额多少还得教育部以及统帅部那边自行决定,因为留学经费可不是外务部出,外务部严格上来说只是代办而已,具体经费还得派遣留学生的部门,即教育部以及军方自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