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但是一旦士兵们看不见自己的军官。接受不到军官的命令,那么就会迅速崩溃,这也就导致各级军官必须时刻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亲自带领士兵们作战。
至于说亲自上阵会不会遭受敌军的重点打击,这倒不用太过关心,这个时代的步枪命中精度实在不怎么样,就算是米尼步枪在两三百米的距离内要想狙击敌军的军官,其命中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多种原因也就造成了余胜军在作战,尤其是列队迎敌的时候,基本上营以下的军官都是骑马亲临战斗最前线。亲自指挥部队作战的。
方韩林看着远方冲过来的太平军骑兵,心中没有害怕甚至带有一丝的激动,因为这些太平军骑兵似乎是直接朝着自己的第四步兵营冲过来的,而且五百米外似乎也没有掉头的迹象,看他们的冲锋队形也不像是己方余胜军骑兵的那种密集冲锋队形,依旧是太平军的那种传统的松散冲锋队形,不少人还拿着弓箭呢。
他们这是要来找死的节奏啊!
今天,注定是要让建功立业!
他虽然年纪小,今年也不过二十三岁而已,但是他能够当中营长就说明了他在余胜军内资历不浅。
方韩林。字隆云,绍兴余姚人,和余胜军的其他军官们一样,他一样是读书人出身。家中兄弟姐妹五人里他排行老大,他少年时极为聪慧,先生说以他的资质是有希望冲一冲科举之路的。但是他家极为贫寒,一家人连吃饭都吃不饱,家中虽然省吃俭用,但是日常所用连纸墨钱都是难以筹齐。年纪比他小的两个弟弟更是早早放弃学业,回家种地以供他进学。
尽管家中无怨无悔供他进学,但是身为人子见他怎忍心见父亲年仅三十余就满头白发,日夜操劳只为了他的束脩钱。身为兄长怎能忍心尚且年幼的弟弟放弃学业,用稚嫩的双手为自己赚钱买纸墨,怎可忍心自己的两个妹妹饿一顿饱一顿,只为省出自己去应试时的盘缠。
此外他资质不错,但是绍兴一府文风鼎盛,文章出众者不计其数,要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博得生员功名可不容易,当他二十岁第二次落第后,无颜再考的他听闻余胜军的随营学堂招募学生,一旦考中从军后薪资极为丰厚,甚至以后还能够被举荐获得官身后,他咬了咬牙就是放弃了科举转而投军。
事实也证明了他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他是1853年随营学堂早期的学生之一,尽管这几年他的表现不算太出色,但是一路随着余胜军的扩军而慢慢升职,历任副连长,连长,督练处协办,副营长,第四营营长。
如今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