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是不行的,必须把他们引出来让他们主dòng进攻自己的营地,以防代攻,仿效当初的苏州战役才有获胜的希望。
就算如此,风险也是极大。毕竟林哲率领的余胜军兵力还是过少,区区七八千人要面对十倍敌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至于这近三万清军,林哲根本就没有把他们考lǜ在内。这些清军的战斗力连他手底下的协防团都不如,当炮灰都嫌他们碍手碍脚。
所以林哲说:探一次也好,不过我余胜军兵少将寡。就不派步兵攻城了,不过余胜军会为攻城部队提供充足的火炮支援。另外提供侧后掩护以及压阵。
和春见林哲不肯派兵攻城,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也知道此番攻城还得大大依靠余胜军。没有余胜军的话,他别说攻城了,估计立马就得率军逃回江阴了。
再说林哲答应提供火炮支援和侧后的掩护,这也算可以了,毕竟余胜军的火炮之强是他有生以来见过最强悍的。
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早就听闻余胜军火器犀利,但是怎么个犀利法还是没有一个直观概念的。
直到他看到那摆开一排一排,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炮兵阵地,他才是第一次对余胜军的火器犀利有了一个准què概念。
那些可都是起码三千斤的大将军炮啊,三千斤的巨炮清军也不是没有,实际上清军不但有三千斤的巨炮,五千斤甚至八千斤,万斤巨炮都有不少,但是这些巨炮的数量相当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部署在城头以及海防炮台上,那些八千斤以及万斤巨炮自然是不可能拉出来打野战的,就算是三千斤的非常少。
然而看余胜军的炮兵阵地里,这些外形类似三千斤巨炮的十二磅火炮竟然有数十门之多。
另外还有那些炮管粗短的二十四磅、三十二磅臼炮,发射的声势更加骇人!
除了炮队阵地上的这些巨炮外,和春也是看见了余胜军的步兵里也有配属一些小口径的火炮,像是清军和太平军里常用的劈山炮,但是又不像。
这些小口径火炮乃是余胜军里专门为了步兵营配属的轻型四磅炮。
尽管余胜军的每个混成团都配属了一个炮兵营,辖有两个十二磅的火炮,但是这些火炮都是属于重型火炮,提供的是远程火力支援。而具体到步兵营,还是需要中小口径的火炮提供中近距离上的散弹火力支援。
以往余胜军是把缴获的三百斤或者五百斤之类的劈山炮当营炮使用,但是发现口径大小不一不说,而且质量也大多参差不齐,所以后来军械局干cuì一咬牙把缴获的那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