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三章:民心所向(2 / 3)

所有苛捐杂税,并且永不加赋。

也只有他们最清楚这代表着什么了。

这代表着他们有了活路,代表着他们以后再也不会忍受饥饿了。

代表着他们再也不用因为一口吃的开始卖儿卖女了。

也代表着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哪怕是丰收之年看着硕果累累的粮食而发愁,难受的上交给朝廷了。

也正是因为深有体会,也正是因为长期苦难绝望的遭遇,所以百姓们对江烨的感激已经不能话语来形容了。

但是他们却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新帝的爱戴。

从这一刻起,在百姓眼中他们的新帝便是他们的大圣人,是他们的活菩萨。

也是从这一刻起,你可以在他们面前说任何人的不好,但绝对不能说他们皇帝的半句不是。

而大魏所丧失的民心,也在这一刻还是凝聚上升。

而无数读书人除了因为新帝减免赋税的事而感动在,更多的便是因为新帝降旨此次恩科录取人数比往年多了一半的缘故。

很多读书人都是出身于贫苦。

他们家中也都是种地,纳粮的。

而他们如此努力读书,想要考取功名,除了想要光宗耀祖之外。

就是想要不纳粮,让家人跟着自己脱离贫苦从而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如今他们事业未成,新帝便减免了赋税。

如此不也就相当于是让他们也得了利,让他们的家庭减少了许多沉重的负担了嘛。

而减少了这些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就不用在身处他乡的时候,还忧心家中年迈父母,妻儿有没有吃饭,是否获得还好,由此分心无法全心全意科举了嘛。

就冲这一点,江烨就已经得到了无数寒门读书人的心了。

可恩科旨意的公布,更是让无数读书人彻底破防了。

江烨此举可谓是给感动哪怕是连他们都无法用言语来赞美江烨了。

对于开设恩科,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感动跟激动的。

因为历朝历代新帝登基都会按照惯例开设恩科。

可让他们感动的还在于江烨开设恩科后,放宽了一半的录取人数。

要知道科举对他们这些个寒门子弟有多难。

他们科举又受了多少苦,看着家里为了自己读书而变得家徒四壁,父母,妻儿节衣缩食供着自己。

他们的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尤其是他们参加科举名落孙山的时候心里压力更大。

都只觉得没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