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前来长安乞降一事,经《长安早报》报道,并由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晚报》转载以后,很快就传遍了金陵城中的大街小巷,这座繁华的都城就像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掀起了层层波澜。
在金陵的皇宫之中,朝堂之上的气氛凝重而热烈。平日里身着华丽朝服、神色威严的大臣们,此时都一改往日的沉稳,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陛下,这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虽说之前是杂牌军,但如今前来乞降,必是走投无路。他们在乱世中艰难求生,处境着实可怜。”一位年迈的文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说道,“臣以为,我朝一向以仁义为本,此时若能接纳他们,施以援手,不仅能彰显陛下的仁慈之心,更能让天下人看到我朝的宽厚胸怀,日后定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前来归附。”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位武将站了出来,双手抱拳,朗声道:“大人此言差矣!这两支杂牌军,此前一直四处流窜,虽说是迫于无奈,但也给各地百姓带来了不少麻烦。他们的底细我们都不清楚,谁能保证他们此番乞降不是心怀叵测?若是贸然接纳,万一他们在我朝内部生出事端,那岂不是养虎为患?”
朝堂上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接纳,认为这是扩充实力、展现仁德的好机会;另一派则坚决反对,担心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
而在金陵城的街头巷尾,百姓们也都在热议此事。茶馆里,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的传奇经历,引得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听说这袁绵侯原本也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活命才被迫落草为寇。后来他带领着一帮兄弟,在乱世中苦苦挣扎,就是想找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如今来乞降,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啊。”一位茶客感慨地说道。
“是啊,这李过之也是个可怜人。他的家人都在战乱中丧生,他为了给家人报仇,才拉起了一支队伍。现在走投无路了,来咱们金陵城乞降,咱们可不能太绝情了。”另一位茶客附和道。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担忧。“这些杂牌军,说不定就是来骗吃骗喝的。他们要是在长安城里捣乱,那可怎么办?陕省老百姓饱经战乱之苦,好不容易才过上了几天舒心日子,可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啊。”一位老者皱着眉头说道。
在金陵的文人雅士圈子里,大家也都在谈论着这件事。一些文人墨客纷纷挥毫泼墨,写下了自己对这两支杂牌军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