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夫,我这些日子跟府学的先生们学了不少,好像有所得,不过我都一把年纪了,你说我要不要去试试考乡试?”这日,舅舅从府学回来,找到了冉老爹商量。
“大哥,你若是有这样的想法,何不去试试呢,正好乡试还有两年的时间,那些头花发白还在考童生的人比比皆是,你如今正值壮年,去试试又何妨,何必在意他人眼光?”
冉老爹听到大舅哥这番犹豫的话,也鼓励他,大舅哥其实学问并不差,两人当年也是同窗,不过他的文章似乎要死板一些,多了匠气,没有灵性,虽然冉老爹也曾经指点过他,不过他试了一次后就放弃了,想着让儿子光宗耀祖,他就专心家里的产业,争取不给儿子拖后腿。
如今大舅哥和府学的先生们交谈,又去参加了一次辩论会,竟然有这样的想法了,他自然支持。
“也好,那我就试试,当年从那一次科举不第之后,我就心如死灰,不过这次和许多举人们聊下来,才知道他们原来还有比我更绝望的时候,但是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可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若能再圆一次梦,也没有遗憾了。”
“大哥不必忧心,至少知康已经是举人了,你也没什么压力,考得上全家高兴,考不上那也不算什么,就当是出去玩一趟。”
外祖一家得知了舅舅的打算,也都鼓励他,支持他的决定,舅舅看到这一幕,心里更加感动,决定从现在开始就努力起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刘县令和刘夫人正带着女儿来开州的路上,这一次他们长了教训,还雇了一个镖局的人手,确保路程的安全顺利。
“哎,老爷,你说这事咱们要怎么开口,沈家那位公子我听玉兰说可是举人,还那么年轻,这样的好儿郎,早就有人家看中了,哪里可能没定亲?
可是我看玉兰的心思,只怕这次早就心仪沈举人了,退一万步说,若是沈举人真没有定亲,也没有准备定亲的姑娘,可是他的爹娘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我听说有许多人家特别讲究女子的名声,咱们玉兰在那贼窝虽然没有失了清白,但是当时的情形沈家爹娘只怕都问清楚了的,要是他们不同意,玉兰不得伤心啊。”
刘夫人忧心忡忡,他们当初说好了要去登门道谢,那就是真的道谢而已,而不是像如今怀着其他的亲事去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为了女儿的亲事,也要舍下老脸去帮她问问,若是人家不愿意,咱们也不能勉强,以后玉兰还能嫁给其他人家,可不能做那纠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