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20章 陛下为何造反?(2 / 4)

然意识到自己亲手修建了一座多么可怕的牢笼,不仅将天下臣民关了进去,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与汉室刘氏关了进去。

可是如今。

儒生已遍布天下,渗透进了每一个郡,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亭……他的每一道诏令,都将由儒家去解读,去向天下万民讲述。

如今他想亲自讲故事,用的却是儒家的喉舌,能讲的清楚,讲的明白,讲的没有歧义么?

何况。

在儒家讲述的故事中,他的皇权自有天授,他现在决定自己讲故事……总归是有那么点造自己的反的意味。

应该会有不少人产生“陛下为何造反”的疑惑吧?

“当然是使用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喽。”

刘据其实并不明白刘据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不过还是突发奇想道,

“常言道,说的没有唱的好听。”

“父皇还记得儿臣此前曾在东莱用过的‘下乡巡演’么?”

“如今大汉百姓不识字的居多,连父皇的诏令张贴出来都看不懂,尚需找人转述解读,甚至有许多人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

“不过‘下乡巡演’就不一样了,就算大汉百姓不识字也能看得懂演出,儿臣记得当初儿臣在东莱推行‘下乡巡演’的时候,场面可是十分火爆的,十里八亭的百姓拖家带口都要来赶来观看。”

“父皇也可以将想讲的故事编成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戏本,再招募倡优团队排练之后前往各县巡演,如此丰富大汉百姓在农闲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将父皇要讲的故事听了进去。”

“父皇以为这个办法如何?”

“!”

听到这里,刘彻又是龙躯一震。

这么好的法子朕怎么没想到?!

在这之前儒家与遍布天下的儒生已经成了他的喉舌,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儒生配合去传播与推行,这也是他的困境之一。

而若是采用了刘据的提议,他就可以跳过儒家。

直接将自己要讲的故事讲给大汉臣民,无论阶层,无论文化,不必再考虑使用儒家的喉舌,能否讲的清楚,讲的明白,讲的没有歧义的问题!

这逆子的新脑子,就是好用啊!

就这么做!

还要尽快去做!

先从京畿与三辅地区开始,而后迅速推行。

半年之内,朕要各郡、各县都设立一个官营的倡优团队!

今后朕的重要诏令,朕要讲的故事,都可以命人编成通俗易懂的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