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56章,犯错的汉吏与想要改变命运的百姓(5 / 6)

大汉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长安城,赵里。

“赵夫子去上课?”赵里的村民恭敬问道。

扶苏点点头说道:“你家小子赵武已经能背诵论语,通读四书五经,《基础算学》也不错,在我们赵里的小孩当中他算是有天赋的,但学问再想精进就要去长安高中去求学,而后就可以去考大汉的各大学院,学院的士子毕业之后,有很大概率能成为汉吏,即便不成,但也有一技之长,能以后不能说是富裕,但最起码会过得比赵里这里好一些。”

赵武老子迟疑问道:“去长安求学?”

这要放在五年前,他想都不敢想。

扶苏道:“某问过,要是寄宿在长安的高中,每年大概要花费5000,求学花费倒不多,关键是长安吃住不便宜,好在我们赵里距离长安城不远,节假日可以回家,能省下不少钱。”

大汉虽然说不上是义务教育,但徐凡也是尽量减低普通百姓求学的难度,但再怎么省,该出的笔墨纸砚钱还是少不了的,要是外地求学还得增加一笔伙食费。所以相对来说,在本村里的小学几乎不会有太多的花费,但上高中的花费却不会少。

赵武老子咬咬牙道:“既然小子有出息,某肯定是不能耽搁他的,这笔钱某出了。”

要是以前他连想都不会想,因为根本拿不出来,但今年咬咬牙真可以拿出这笔钱。

今年可以说是赵里大爆发的年份,不管是农业,养殖业,还是纺织业收入都暴涨,每户赵里百姓收入都超过了万钱,可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首先就是农业的大爆发,赵里的土地本就肥沃,而后修建水渠,又用农家肥,在扶苏的指导下,使用各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轮种大豆增肥技术。

赵里经过连续三年的大丰收,亩产突破3石,赵里的百姓几乎在几年时间由饿不死,变成了可以吃饭吃到饱,到可以做到一日三餐,到今年富裕的家庭每隔几日就可以吃一顿肉。

现在赵里各家民仓囤积的粮食超过了3万石,足够所有人吃上三年还有富余。

对比后世两代人的努力,只能说简单副本,对于吃饱饭问题根本没有难度。

赵里的百姓在经历了一年怎么吃都吃不光粮食,甚至到自己家粮仓都堆不下的情况,赵里的百姓才终于放下自己会饿死的想法。

今年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现在赵里的百姓,基本上是一半种植粮食,一半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桑麻和蔬菜,这些都给赵里带来丰厚的利润,让他们今年的收入突破万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