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理学派的官员就更高兴了,果然如他们所想,方孝孺成背锅的了。
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弹劾方孝孺的人,这次纷纷站出来维护他。
老朱似乎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维护他,竟然选择了息事宁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些文章,没有触及到他的底线。
总之,部分人觉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不禁弹冠相庆。
事实上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文章很多是陈景恪等人匿名写的。
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着走向了名为道德制高点的高台。
如果仅仅只是发表几篇文章,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鼓吹公天下的那帮人,已经不满足于写文章了。
他们迫切希望发生一些事情,让他们好好发挥一下。
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还真有把柄送到了他们手里。
代王朱桂外出踏青,纵马践踏农田,还鞭挞阻止他的百姓。
消息传出,文臣们都兴奋了。
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做一篇文章。
弹劾朱桂的奏疏,已经如雪片一般飞向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