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顶掉,越放越不值钱了。”
曹兴平答应着,没办法羡慕。
对陈老板来说,买个两百万的车真跟买个玩具一样。
那台570才跑了四万多公里,跟新车一样。
现在出个新款,就要换新的,有钱人的消费观普通人理解不了。
下午。
陈耀东去了趟三营,看着不到一尺高的玉米苗,感觉比去看长的好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猪圈里的母猪又增加不少,接近三千头了,引进了好几个品系,年底存栏目母猪数量要到六千头,才是年出栏十万头生猪的标配,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还体现不出来。
怎么能用最低成本的饲料养出最好的肉猪,这个还要继续摸索。
母猪的下崽量、崽猪的成活率这些也要积累经验不断提升。
都是没办法走捷径的产业,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干出来。
话说回来。
花上几年功夫,把基础打牢了,企业才能有真正的竞争力。
特别这种农牧实体企业门槛说高不高,但也绝对不低,国内做大的农牧企业不少,但真正做强的却没几家,大和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并不等于强。
真正的强,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东西才叫强。
“别急着盈利,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了。”
陈耀东听了听汇报,实地看完后又叮嘱牛志刚:“现在好多企业一味追求大,吹B吹的山响,规模到是上去了,实际上全是外强中干,随便市场有个波动或者外部行业变化,就撑不下去了,农牧业一体化是咱们的优势,一定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用最优的成本,养出最好的肉猪,我给你的目标是,就算将来猪肉价格跌到五块钱,我们也有利润,这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只要做到这一点,就算将来行业巨变,死的也会是别人,而不会是我们。”
牛志刚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叫苦。
猪肉价格跌到五块钱也有利润?
老板是不是昨晚没睡好,感冒发高烧了。
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农户的养殖成本应该是最低的,平摊下来,每斤猪肉的成本至少也在七块钱以上,市场零售价十块钱出头,把成本控制到五块钱以内,目标太宏伟了。
宏伟到牛志刚都不敢想。
除非饲料价格大跌,才有一点可能。
或者农场不计收益,那把成本控制在三块以下都没问题。
牛志刚想起前阵子的事,就顺便给陈老板汇报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