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三章 天翁岛(3 / 5)

岛屿,于汉兴八年(1678年)被一名齐国船长发现。后来,随着齐国开始殖民殷洲,当时的移民部和海军便将该岛建设成一座临时补给点,供往来美洲的船只临时停靠和休整。

该岛因为栖息着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尤其是七八月间,无数的信天翁在岛屿上空聚集,白色身影几乎遮住了大半个蔚蓝的天空,遂被命名为天瓮岛。

目前为止,岛上仅有移民一百七十余人,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业,而粮食和日常所需用品则从威夷诸岛运来。

另外,这座面积仅六平方公里的小岛,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鸟粪矿,但囿于距离太过遥远,出于开采和运输成本考量,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开发,任其继续沉睡于岛上。

众所周知,除了覆盖火山灰的土地或者本身就是肥沃的黑土地外,世界上大部分耕地肥力并不高。以此时的种植技术,唯有施以充足的肥料,方能大大增加产量——在这方面,欧洲就显得极为不堪,因为他们还不会“玩屎”,有的时候,这个“大大增加”甚至多达数倍。

然而,肥料的来源却是个大问题。靠动物的粪便显然作用有限--这个时候养殖动物有限,而大量养殖动物也需要饲料,而种好饲料也需要肥料。种植豆类作物来“固氮”也不是好的出路——种植豆类本身也需要土地和精力,而豆类本身的产量不高,对于“吃饱和吃好”的贡献并不如其他的谷物类作物。

在浩瀚的海洋之中,存在着许多小岛,上面有许多海鸟与蝙蝠。千百年来,这些海岛上沉积了厚厚的鸟粪,有的地方甚至有几十米。人们发现,这些鸟粪中含有丰富的肥力(硝酸铵),肥效是普通粪肥的几十倍。

于是,鸟粪便成为了主要的“农家肥”物资。在数十年前,齐国在威远岛东北方发现了一座鸟粪矿藏极为丰富的小岛——肥岛(今瑙鲁),遂每年派出大量运输船前往挖掘采集,源源不断地运回汉洲,用以改良本土极为贫瘠的耕地。据悉,拉回的鸟粪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每年七八万吨,由此大大改善了国内农业生产条件。

但是,这座小岛上的鸟粪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才有那么多的。若是不计代价地疯狂开采,迟早要消耗殆尽,因为它们实质上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为了保证鸟粪的持续供应,齐国曾颁布了一个《肥岛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任何一名齐国人、在任何地方发现的鸟粪岛屿,不管该岛是否有人居住,也不管该岛是否有土著政权,均可以占有并且进行开采,并将获取其中收益的一半,而政府将会为这种占有和开采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