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国的商人(3 / 3)

来自盐业,让众多齐国商人惊诧莫名。

不过转念一想,大秦民间的盐价,低者每斤卖出十几文,高者则每斤卖出七八十文,好像又能理解了。

这个时期的猪肉每斤也不过有20多文,一石大米仅1两银子(秦国官铸银元和散碎银两通行),这物价两相对比,食盐售价,就是妥妥的高价!

别说是在大秦这个时代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就是放到后世,一斤盐的价格等于两斤猪肉,这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而位于华东地区的两淮是最大的一个盐业专卖区,在扬州城里的盐商个个地位显赫,身价巨万,是大秦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扬州的盐商只能运输销售,不能生产贩卖,他们一年里差不多要运销近600万石(约35万多吨)盐,供应全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获利在200万-300万两白银——当然,这些赚来的银钱还需要打点官员,搞定地方势力,敬献皇室,但最终落到诸多盐商口袋里的金额,仍旧相当惊人。

因而,买一个价格不菲的“瘦马”,对于盐商而言,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怎么,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被取消了贸易专属权后,牛兄也想去那边掺一手?”齐正伦眼睛扫向四周,看着那些富商极为张扬地将报价继续向上抬升,脸上露出几分纠结的神情。

“不去。”牛显廷摇摇头说道:“我在秦国从事毛皮贸易十余年,早已有了如今现成的渠道和网络,虽然利润不大,但好在收益稳定,是个长久的买卖。若是贸然跑到去印度,人生地不熟的,说不得就被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这两家地头蛇给坑了。”

“牛兄说得不错。”梁益锋说道:“听说,税务总司准备要在印度设立机构,参照海外领地的税赋政策,除了间接征收印度土著的赋税外,主要就是收取各项贸易流转税和营业税。好嘛,凡是在印度地区经营的贸易商社和生产工厂,攥取的利润都得被政府给刮一层,不再像此前那般都能将所有的钱落入到自家的腰包里。而在秦国境内,咱们不仅可以享受诸多贸易优惠条件,进出口吃两头利润,还不用给秦国缴纳除了进口关税外其他各种商税,细水长流,贸易利润还是能保证的。”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