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秦访俄使团(一)(2 / 3)

遇的宋金和宋蒙旧事,距今也不过几百年,联俄击蒙,是不是有些过于草率了?

大秦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的战争已经延续了四十多年,双方在漠北、漠西和天山北麓不断厮杀拉锯,虽然期间数度重创准噶尔,但总无法将其彻底击败。

蒙古人在蛰伏数年,经过一段休养生息后,又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裹着羊皮袄,骑着马、提着刀,再次挑起边事,搅动漠北。

在西域地区的局势尚好,大秦已逐渐取得战略主动,连续修筑了高昌(今吐鲁番)、轮台(今乌鲁木齐)、宁边(今昌吉)、盐泊(今乌苏)、精河(今新疆精河县)等数城,将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天山北麓一线牢牢掌控在手里,同时还把准噶尔汗国的叶尔羌(今新疆南疆地区)和哈萨克分割成两部,并凭借坚城固垒,不断消耗和蚕食准噶尔的实力。

但在漠北和漠西地区,大秦却与准噶尔形成拉锯之势,双方皆以骑兵相抗,在广阔的草原和戈壁不停的兜圈子,你打过来,我攻过去,除了让无数的蒙古部落遭殃外,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让大秦始终无法寻到机会歼灭准噶尔主力,从而彻底解决北患。

大秦不是没想过要仿西域模式,在漠北和漠西修筑几座要塞坚城,以控制和压缩蒙古人的活动空间。但茫茫戈壁草原,地势平坦,蒙古人纵横往来,根本不像西域那般有固定的绿洲和行军补给路线,虽然花费高昂代价筑了几座堡寨,但始终无法锁住蒙古人的行动,反而因为路途遥远,徒耗钱粮。更有甚至,遇到白灾时,因为补给不畅,还发生过驻军和移民阖城(堡寨)团灭的悲惨事件。

朝中部分官员为此也是诟病不已,声言莫如放弃漠北和漠西地区,将那些苦寒之地丢给准噶尔汗国算了,将我大秦有限的军力都维持在漠南,以减轻财政上的巨大压力。

前明时期,永乐皇帝七征漠北,尚不能完全清除北方边患,咱们大秦已然做得不错了,好歹夺占了乌斯藏、西域北部和漠南,并且经过数十年移民实边,已实际控制了这些连宋明两朝都未曾触及的那些边地。

差不多得了,该把朝廷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民生上面来,莫要一味穷兵赎武,徒耗国力。

但是,乾元帝却对此嗤之以鼻,灭亡准噶尔汗国之念是异常坚定,声称,纵观数千年历史,若是不趁着王朝开国时期才具有的开拓勇武精神,一鼓作气将北方边患解决,万一后世子孙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让蒙古人整合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再造蒙元之势,焉能不为中原王朝心腹大患!

前宋开国皇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