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用于宣传的仿生义肢,不需要考虑成本。
碳纤维材料有了。
周树先利用机床的连接设备,建模了一只右手的模型。
利用机床加工,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做出了碳纤维材料手臂。
只是手臂。
如果要做出手掌,手指,现在手上的材料还不够。
市场采购的电机、金属缝合线、转子等等,都还没有到。
手臂做好后。
接下来就是链接模块。
周树在岳州找到了一家生产脑电仪的公司,从那边订购了一台。
主要是时间赶。
如果时间足够。
自己可以构架设备来生产制造电极或者电极帽……这是能够收集脑电波的基础设备。
有了“脑电仪”,一个简单的“脑机接口”就算做好了。
仿生义肢做好后,脑机接口只需要具备单通道处理能力:可以收集处理大脑传达给右臂的脑电波信号就行了。
如果要具备双向通道处理能力……最终的成本,只怕普通人无法承受。
因为涉及到“信号处理能力”。
那么必须要拥有CPU处理器。
最优质的的解决办法,是找代工厂定制芯片。
可就周树想要的几枚试验芯片,人家苔积电、三星、英特尔、中芯会接单?
周树想到了解决办法:利用手机芯片叠加拼接,做一个具备脑电波信号处理的CPU。
“5纳米的手机芯片,拼接起来就行了。”
最终周树选定了高通的5纳米芯片。
找到了对应的手机型号,回收了几台旧手机。
拆解出来芯片。
用了半天时间,处理器也搞定了。
周树还做了些测试。
链接上脑电仪后,这个处理器,已经能够接受周树大脑发出的指令。
又经过了一整天的优化,让信号延时,进入到了微秒级。
第二天。
最新的材料来了。
制作手掌、手指的材料。
其实周树想着,应该是可以在手掌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让残疾人能够感觉到更多的触感。
不行啊。
成本控制不住!
不过市场打开以后。
如果有人想要定制这种功能的手掌倒是可以……义肢基本需要定制,根据残疾人肢体残缺情况来定制。
随着手臂、手掌骨架搭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