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二王是当朝亲王,成功入选长老团。就连向来深居简出的懿亲王武延嗣,因他是小皇帝的庶长兄,又是孝宗真正的血脉,也成了武氏宗族的长老。还有刚刚出嗣长亲王府的原永康亲王世子武宏嗣,也顶着长英王府的名头获得了一个长老席位。
看看,一个至今还在族人们心中血脉存疑的懿亲王,一个年纪比小皇帝还小的长英小亲王,永泰永和二王想到与他们同为宗族长老,心里就一阵膈应。
而且,光有长老的名头怎么能叫永泰永和二王甘心?比起武令媺的大宗正,祥郡王的宗业司主管,他们只是普通的长老,根本无法置喙宗族事务。在宗族权柄上,他们就连存在感向来不强的永康亲王都不如,更别提还是辅臣的长肃亲王了。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重要的是,永泰亲王感觉到了武令媺的咄咄逼人。她不像刚刚上朝时那样会妥协会让步了,对于她看上的目标,她势在必得。她也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她身后越来越庞大的追随者队伍里,自然会有人替她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越来越沉重的警惕和疑惧,慢慢爬上永泰亲王心头。他不由得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不能再这样下去!咱们必须做点什么,狠狠打击一下她的嚣张气焰!否则,这大周的天下还究竟是不是皇上的天下?!”
永和亲王听得一呆,随即大喜,跳起来抓住永泰亲王的胳膊连连摇晃,大声道:“八哥,你早这样想就好了!你看看,她府里出去的一文一武接连立功。海州那边不去说,如今魏国内乱已平定,又和梁国打了起来,那霍去疾手底下的兵马滚雪球也似的越来越多。就连咱们的好二哥都成了哑巴,镇南军那边一个屁都不敢放。咱们再不想法子,真的要被逼着就蕃去了!”
这么老热的天儿,圣祖的宫眷们都出了皇宫,集体被安置在皇家位于清凉山的避暑山庄。说是可以让儿女们接了家去享福,太皇太后又道天气实在太热,唯恐这些宫眷受不得京中酷暑,还是等凉快些再说。怎么办?谁敢抗旨?又是个好意。
至于就蕃之议,只要永泰永和二王有什么异动,这事儿就会被拎出来说道说道。辅国公主府那边还递了奏章,言道万分愿意去封地。想到这里,永和亲王就气不打一处来,辅国公主的封地在哪儿?娘的太平县!她去不去封地,又有什么差别?
永和亲王一时气不过,干脆上了奏折让朝廷给辅国公主一个更好的封地。奏章上倒是花团锦簇,说的都是漂亮话,其目的就是将计就计想把武令媺赶离京畿附近郡县。
据说,小皇帝还挺把这份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