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周立国以来,只有公主不满驸马闹着要和离,还从来没有一位驸马胆敢冒着触怒皇家的危险提出与公主和离的。东昌兰真公主的驸马昌国公这是第一位,他注定要因这件不光彩的事情载入史册。
闻听丈夫此言,东昌兰真公主僵硬的面部表情终于有了一丝变化。她蓦然冷笑数声,异常干脆地向皇帝叩首道:“臣也请皇上允准臣与驸马和离,但臣要带走臣的儿女。”
“不!”昌国公世子脸色铁青,斩钉截铁道:“启禀陛下,微臣乃郑氏宗脉嫡子嫡孙,自小便读圣贤书,绝对做不出数典忘祖的事情!若要臣丢了郑这个姓氏,臣不如一死以谢祖宗!”
昌国公也道:“我郑氏子孙,生是郑家人,死为郑家鬼。除非逐族出籍,否则绝不更名换姓,还请圣上明察!”
的目光只当不存在。
小皇帝不安地挪动身体,下意识向左右张望。他只想到事情不会很顺利,却没料到居然会演变成这般骑虎难下的状况。见淳和公主哭得难以自抑,一想到她从此以后变成无家无族之女,他心里不知有多难过,也产生了更多的怜惜。
而东昌兰真公主与驸马于子女归属的争执,小皇帝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扭脸见武令媺在一旁看戏看得入迷。他心头一动,不紧不慢地道:“公主与驸马和离,这是宗室大事,须得稳妥处置,两相得宜才好。以朕的意思,不若将和离之事先行搁置,择日报上宗室局由族老们合议之后再定下来。”
末了,小皇帝又对武令媺来了一句:“小皇姑,您是族老之一,您说朕的主意好不好?”
武令媺微微一笑说:“族法之外也有人情。皇家夫妻和离之事虽说要报上宗室局。但到底还是人家的家务事儿。自家关起门来好商好量才更好。尘埃落定后将结果报去宗室局即可。皇上以为呢?”
小皇帝勉强笑了笑,点头道:“小皇姑说的也有道理,今日便先搁置吧。嗯,淳和公主封妃之事……”
“臣替小女谢主隆恩!”东昌兰真公主膝行上前。举起双手接住宣旨太监急忙递过来的封妃圣旨。淳和公主也上前谢了恩。
昌国公又代表儿子领受了世子的封赏圣旨。向皇帝谢了恩。又向前来观礼的各位宾客告了罪,却再也不提观礼之后宴饮的事儿,领着郑家人迅速果决地退出了东昌兰真公主府。
昌国公世子一个眼神也没有留给母亲。倒是又悲痛又愤懑地死死盯了淳和公主一眼。东昌兰真公主与昌国公所出的嫡长女淳静郡主也不曾与母亲和妹妹说上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