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皇帝思前想后,又与永泰亲王通了密信,得到了父王的赞成意见,终于下了狠心去求太皇太后。这件事儿,东昌兰真公主那边做得非常机密,永泰亲王也下了大力气,所以才能瞒住了他那个在病中也让人忌惮的小皇姑。
不为别的,承认武延嗣的身份是武氏宗族中事,而宗室局的各位主管都自动列位宗族长老。如果族老会议非要百般阻挠,未成年的小皇帝这个有名无实的族长也没办法。
但只要太皇太后点了头,小皇帝想着小皇姑肯定要给太皇太后面子,也就不会多加阻拦。小皇姑保持了沉默,安国怀睦老亲王、长肃亲王等人也不会再反对。
这条曲线道路,是东昌兰真公主的建议。说句实话,小皇帝对武令媺这位小皇姑百般忌惮,对东昌兰真公主这位嫡皇姑也存有深深警惕。同时,他下定了决心,他以后若有了公主,绝对不给予她们任何权利,以防止她们乱政!
脑子里转着念头,小皇帝与到场观礼的一干宗室、勋贵和大臣亲切交谈。武令媺一路含笑跟随,却是一言不发。
郑氏书香世家,原本以昌国公世子宗脉嫡子嫡孙的身份,应该回会州郑氏祖宅举行成年冠礼才对。但是东昌兰真公主一意孤行,昌国公拗不过妻子,只好同意在京举行大礼。
唯一的好处就是,此次观礼嘉宾的阵容和质量肯定要胜过在会州行大礼。单单皇帝陛下亲临观礼,就足够在祖谱重重添上一笔。不过,如果再加上要宣读的圣旨,武令媺觉得这次冠礼恐怕会是昌国公世子一生的污点。
冠礼完全循古礼举行,比京中子弟行冠礼更为繁琐复杂。武令媺耐着性子坐在女宾席最尊贵的一位,以一颗纯粹欣赏的心安静观看。
待最后礼成,昌国公世子戴上了象征成年的白玉头冠,换了一身深衣礼服,拜谢父母,再聆听了父母训言,得到舅公桓国公谢骏亲自赐予的表字,再说一段自省自勉的话,这就礼成了。
武令媺于是精神一振,知道好戏即将上演。只见小皇帝身边宣旨太监出列,宣读了小皇帝对昌国公世子的封赏,那一大串辞藻华美的赞誉之词,听得观礼宾客们面面相视。
这一大段话完了,宣旨太监歇了一口气,放缓了语速,却加重了语气,接着宣读:“……淳和公主郑氏宛澜秀毓名门、温慧柔嘉、纯良端庄、贞静娴雅,堪为朕之妃妾。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今册为从二品妃,赐封号‘淳’,授银册银印,即刻入宫伴驾。钦此。”
一旨即出,观礼宾客还罢了。一众郑家人简直是惊呆了。放眼郑氏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