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人边吃边说。
“京城里廖魁确实颇为稳重,几乎查不到任何问题。即便他有心投靠杨阁老,也从未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尤其是在那次想要害黄少爷您不成后,就愈发的谨慎低调起来。”
黄鸣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这结果已在他的意料中了。
“倒是他的家乡河南汝阳,能查出一些问题来。”黄秉昆说道,“他是进士出身,所以一直就有给家人免税和免役的特权,自二十年前他中了举人以来,投献到他名下的土地和奴仆数量就相当可观。”
黄鸣了然地点点头,这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自然都已很清楚了。
大明朝和以往的大部分朝代一样,作为被统治者的百姓的负担那是相当之大,除了要交各种赋税外,还要服劳役,也就是自备口粮地替官府白干活,大概一年在一两个月间。
这些赋役对寻常人家来说负担可是相当之大,只有那些有功名在身,也就是秀才以上的读书人,才能免除掉自身的赋役,而举人往上,还能免掉一部分家人的赋役。
这便是大明前期之后科举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因为那是真实惠啊,哪怕考不上进士,做不成官,可只要有了功名,不但身份地位大有改进,还能免税,甚至能给家里其他人带来赋役上的大减免。
于是,也就有了其他亲人朋友甚至毫不相干的同乡之人向举人进士们大量投献土地,甚至卖身为奴的钻空子行为。
因为把土地什么的都献于举人进士,就能免除一切赋税,而原来的土地所有者要做的,无非就是把自己地里的所得拿出一部分交给举人进士,算是租税。但这笔支出与应交的税赋一比,可就要低太多了。
如此一来,原来的地主得了实惠,举人进士们也得了实惠,甚至还可借此大肆吞并田土,只有官府朝廷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至于索性将自身卖入有功名家中为奴,其实效果也是大差不差的。
正是因为这等读书有功名的家伙的队伍不断扩大,才导致了明朝中后期虽然整体发展加速,可在册的人口土地却无半点增长,反倒出现倒退的离奇情况。
可也正因如此,想拿此事攻击廖魁显然是不现实的。
“只凭此一点弊病对他下手,怕是难有成效吧?”黄鸣苦笑道,“若真个追究,可就是把所有官员和读书人都给得罪了。”
黄秉昆点头:“正是如此,我们也没打算以此定其之罪。不过在查他这些年因身份等缘故获取大量当的田产时,我们锦衣卫的兄弟倒真查到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