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海神话之风筝艺术(1 / 3)

南海神话 刘荆洪 2512 字 2024-03-11

神话博士石小林对文史颇有研究,他说:“东周春秋时期,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距今已2000多年。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古籍记载的‘纸鸢’就是风筝。”

黄梅说:“我画过风筝,写过风筝的散文,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随着造纸业的兴起,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渐渐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文体活动。中国风筝文化源远流长,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可以看见寓意吉祥的各种图案,留下中国风筝文化的印记。”

黄哥说:“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之所以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反映人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想不到看起来很普通的风筝,引起世界上对中华风筝文化的关注,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博物馆中,展示各种各样的中国风筝。美国国家博物馆一块牌子醒目题写:‘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则将中国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杨扬说,墨子(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也称公输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斗笠、树叶、和帆。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神话博士说,而以《吕氏春秋·爱类》记载:“公输班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说明鲁班当时造的是“高云梯”而不是木鸢。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黄梅说,具有浓中国特色的风筝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