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神话博士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他接过黎萍的话头说:“半透明鱼又叫有色透明鱼,鳃盖、鳞片均不含鸟粪素,但皮层和肌肉色素呈可溶状态均匀分布,就象有色玻璃一样。如瑰拍龙金、蓝色文金、乳白珍珠等。镶嵌型透明鱼是由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几个部分以及黑、白、红、蓝、黄几种不同颜色镶嵌在一起而显示的花色,常叫五花鱼。以上三种,前两种用形态解剖学观察,后一种多用于遗传学研究。这种鱼,多分布于川、湘、荆楚和贵州。”
阿榔猎手毕竟已经成仙,他说:“红点齿蟾幼体蝌蚪,以水藻等为食,长期生活在无光的环境里,身体几乎透明,体内的荧光蛋白发着暗蓝的荧光。当蝌蚪四肢生出,尾巴退缩消失后,身上的荧光也逐渐消退,甚至不再透明;经1~2年完成变态,成为一只色彩斑斓的红点齿蟾成体。成年的红点齿蟾可以摆脱水环境,甚至可以跃出黑暗的洞穴,去洞外接受阳光的洗礼。红点齿蟾幼体蝌蚪生活在喀斯特溶洞中,因为身体透明被人们称为“透明鱼”。也因为它的身体像玻璃一样透明,川南宜宾一带称之为‘玻璃鱼’。”
黎萍导游说:“有游客曾经问我,民间传闻‘透明鱼’见光就死一说,村民们进行了实验,他们将蝌蚪连溶洞内的水一起带出洞外,近2个小时又放回洞内,而蝌蚪依然活着,并非一见阳光就会死去。”
木船大约在水洞里行走了五六千米之远,靠近一个石头阶梯,他们一个个上岸了。神话博士与阿榔前面走,其他人后面紧跟,他们进入了一个又深又长的石洞。这个洞很高,有二十多米高,很大,给人进入了一个礼堂。阿榔说:“这个石洞估计能够容纳数百人。”阿榔说完,看见燕子呼呼地飞起,有铺天盖地的感觉。阿榔说:“原来,这是一个燕子洞。”
黎萍导游说:“神农地区也有一个燕子洞,这是是燕子垭标志性的景观。洞深景幽,高约20米,洞内颇宽,可容千人。右侧有一偏洞,左侧上端,有一小洞,从半崖中穿出,阳光可照进洞内。洞内钟乳石林立,水滴声如琴,燕巢遍布洞壁。金丝燕“吱吱”的叫声不绝,冷风嗖嗖。进洞约50米后,便无光亮,越往里走越黑,不到100米,已伸手不见五指。可这些燕子却全然不觉,每当燕子归巢时,简直多得不可胜数。它们一不会撞着崖壁,二不会互相碰撞,能在黑暗中准确的落回自己的窝中。”
黄梅说:“我为了画一幅油画,曾经去万宁的燕子洞写生。山钦湾燕子洞是万宁一个比较小众的景点,位于万宁市北部龙滚,与琼海市博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