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571章(1 / 2)

陈浩笑道:“科技含量越高的东西,越贵。”

“也太贵了,两台相机抵得上我爷爷奶奶的新家。”刘洋回头瞧他大姑父手里的相机。

“你喜欢,让你哥给你买一个。”

刘丽萍很宠刘洋。

“我不要。”

刘洋摇头。

如今的刘洋,成熟了很多,深知大姑大姑父表哥已给予他足够的关照与爱护,他不能贪得无厌,以后必须报恩。

“小浩,这相机啥牌子?”

陈俊生问儿子。

“尼康,这相机型号是尼康D1,刚上市,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码单反相机。”

陈浩笑着为老爸科普。

什么是数码单反相机,陈俊生不懂,但非常喜欢这台相机,点头道:“方方正正的,后面上面都有屏幕,看上去挺高档,值五万块钱。”

“上面那个窄屏,叫肩屏,这相机可以换镜头......”

陈浩边开车边教老爸怎么用相机。

两辆车在国道上行驶一百多公里,拐上一条土路。

土路坑坑洼洼。

两辆车减速慢行,即便如此,车子摇晃的很厉害。

这年月,一些较为偏僻的农村尚未通电,晚上得点煤油灯,通往农村的道路,自然也好不了,大多是这样的烂路。

陈浩清楚记得,小时候随着父母回姥爷姥姥家过年,乘坐班车,在这条土路上摇摇晃晃两个钟头才能到镇上。

到了镇上,还得徒步十多里。

寒冬腊月,在零下二十度山野中迎着寒风走十里,格外艰难。

“还是坐好车舒服,以前回村,坐班车,不但摇晃的厉害,还丁零当啷乱响,有一次,车坏在半道儿上,咱们一家三口走三十多里,天黑才走到镇上,那天差点冻死。”

刘丽萍回想曾经的艰难,心中五味杂陈,继而庆幸,有个好儿子。

下岗站桥头那两年,她做梦也梦不到会有如今这生活。

车子颠簸。

五十多公里的土路,两辆车走了一个多钟头,来到陈浩儿时待过的地方,刘家沟。

刘家沟,顾名思义,姓刘的人比较多。

两侧是青山,山下一条河流蜿蜒延伸,两百多户人家分布在河两岸,十之七八是土坯房,十之二三是砖瓦房。

最为气派两座院子,分别是村管家和陈浩姥爷姥姥家。

陈浩姥爷姥姥家,是新盖的房子,更气派一些。

两辆豪车进村,鸡飞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