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难熬的一天天,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就要有很多人挨饿。
所以互相之间的部落战争也会无法避免的展开。
兰芳控制菲律宾群岛之后,每到缺粮的时候,兰芳农贸公司就会“好心”的低价出售粮食给他们,然后再用相对高的价格收购他们国内、部落里的手工产品或者是打猎得到的猎物之类的,以此渐渐推进大家互相的理解,“增进感情”。
等大家的感情处到位之后,这帮人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和兰芳“亲若一家人”,再也无法分割彼此了。
嘿嘿嘿。
要是这还用不完那些结余粮食,那就把战略仓储内的陈粮置换出来,把那部分陈粮运输到日本、朝鲜、带清,找这些国家的粮食贸易商人出售粮食。
实际上就等于是走私。
还真别说,这年头粮食市场还真是挺赚钱的,比如带清,带清广东广西福建一带因为紧张的人地矛盾,粮食产量一直都是紧巴巴的,很多地方自产粮食不够吃,好多市面上的粮食都是从越南、暹罗走私过去的。
所以把结余粮食卖出去,也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尤其是控制暹罗之后,兰芳农贸公司就会披着暹罗人的皮去带清沿海一带贩卖粮食,往往都能得到很不错的收益,这部分的收益就会成为农贸公司的利润。
赚到钱之后,兰芳农贸公司就会适当的稍稍提高一些粮食的收购价格,给农民更多的种地收益,激励农民更加努力的种植粮食,并且加强农民的消费能力,以此拉动国内的工业和商业消费,刺激国内市场需求。
现在看来,这条内外双循环的路子还是走得挺不错的。
商贸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相关经验,觉得完全可以在暹罗也推行一样的策略,于是通过赵学宁和吞武里中央朝廷之间的关系,兰芳商贸公司也很快得到了暹罗粮食贸易的专属特权。
以集体农庄为根基的兰芳模式正在暹罗南部顺利推进,只要有这个基础在,兰芳农贸公司就一样可以把暹罗的农业也给拉入到兰芳的大循环之中,农贸公司可以掌握的商品粮的数量也会更大。
通过集体化正规化的农业生产,以兴修水利、集中堆肥为重要辅助手段,可以集中劳动力,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以此增加农民结余粮和国家储备粮的数量。
届时,兰芳将成为粮食出口国,也能通过对日本、朝鲜和带清的粮食输入而赚取更多的利润,进一步对国内的消费市场进行刺激,推动国内的工商业发展。
总体来看,暹罗国内能开放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