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拳想来只怕不是一回事,起码……这不是武功,而是法术。”
岳鹏举皱着眉头想了半天,饶是他有武圣的修为,听到这样的解释也是云里雾里。最后他不得不承认,陆夫子这个不喜著书立作的坏习惯太过糟糕,以致于他都没看过一本心学的经典,对于以心学为基发展出的四端剑更是摸不着边。
可不管怎样说,陆夫子绝对是奇才一位,这点岳鹏举是必须要承认的。儒门自董仲舒罢黜百家后以“天人三策”开了儒门练气之风,传承千载,强者无数,董仲舒本人甚至也因此名列“蜀中八仙”之一。当世前后就有周敦颐、邵康节等高手,可这些人也都是沿袭董仲舒的练气道路,按部就班而行。
偏偏却有一位穷书生,生平未接触过半部练气法门,只凭研读经典,自行开悟,硬生生的从无边学海之中创出了自己的学说,练就一身神通,成为一代宗师。
如果说这样的人都不是奇才,那要什么样的人才能算?
当然,林灵素咱们就不提了。五雷正法的发明旷古绝今,想人所不能想,为人所不能为,这同样也是千古奇才一级的人物。
不过说到这里,张如晦也就好奇了起来。五雷法和四端剑这两位师长自己是清楚了,那么岳鹏举的师父、那位以一贯拳和千棘枪传世的武学大宗师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提到自己已故的师父,岳鹏举的心情……也没好多少:“我跟随周侗师父的时候,他还没进京,年龄不算太大,也没当什么御拳馆的都尉。手底下的徒弟当时还就只有我一个,按说师父死的时候都应该是我来打幡摔盆的……可惜我当时不在。
“当时的师父终日念念不忘要扬名立万,要做大侠。于是给我教了没两年后,他就离开了我家四处闯荡去了。以致于我就只从他的手里学到了一套‘一贯拳’,连之后的事情都是听我那几位同门给转述的。
“据说周侗师父之后四处漂泊,行侠仗义,不过总是打不出名气来。渐渐的,他的目标就变成了混口饭吃,有口饭吃就行。走山背过石头,驮过麻包,运过私盐……”
张如晦眨了眨眼睛,不解的问道:“他就算没有卖艺的花活,再教一个徒弟供养自己不成么?”
岳鹏举怒斥道:“胡说八道,师父怎么会是这样的人?他传我武艺也只是为了传功,和混饭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样的话,他随便找个帮派去做供奉不就行了么?”
听到这里,张如晦不禁肃然起敬:毫无疑问,这是一位极有武德的大宗师。一双拳头无论走到哪里绝对都有人争着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