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他是真不想给岳银瓶上课,相信对方也是同样的想法。可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说通俗些就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岳鹏举答应帮他彻查右武卫的事,还庇护了他,这份恩情说什么也得还。
书册孤本什么的才不在张如晦的考虑范围内呢!
可是说实在的,张如晦的的确确是没想到岳鹏举的藏书居然会丰富到那种地步,其中不乏有作者自己亲笔抄录的书卷就比如说那本《通书》,作者濂溪先生周敦颐可是在邵康节接任儒门大宗主之前的上一任宗主,现在儒门通行的太极心法便是他创的。这样一本书放到哪家书院都是无价之宝,张如晦看见后不欣喜若狂才是怪事。
至于为什么会有全部的《太平经》,这个已经完全不在张如晦的考虑范围内了……
听岳鹏举之前的语气,岳银瓶虽然在武道上得了他的亲传,可是兵法就差了些。那么首先要选择的应该是兵书和史书,《六韬》和《左传》这种基础读物都是需要的,不过《六韬》会不会太基础了些?还是说应该从比较近的《李卫公问对》开始教?似乎《孙子兵法》的经典程度更高一点……
不管怎么说,张如晦最后还是精心准备了三卷书,除了姜尚著的《六韬》外还多准备了一卷《阴符经》。阴符,便是军中秘密通信的法门。《阴符经》除了讲述养气之法外也有兵法,它的下部就是《强兵战胜演术章》。两套六卷书册被整整齐齐的堆在了书桌上,一想到陆夫子,张如晦对自己的信心简直是爆棚。
结果现实立刻就给了张如晦一个耳光,打得他的脸超疼。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布卜谓之占卜,龙、螭、虎、罴皆凶兽也……”
“……”
“这卷《六韬》你是不是读过?如果读过就点头,我可以换《左传》……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
“怎么还没反应……那我也不换《阴符经》了,直接给你讲《礼记》。这次你一定给个回答,不然这样我很尴尬的……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岳银瓶的确是来上课了,军令如山嘛。可是她采取的是一种被称为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直接将自己的螓首蛾眉趴倒在桌上,任凭张如晦说的口干舌燥,对他的话也是充耳不闻,毫无反应。任凭你八风吹拂,我自屹立不动。
这等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