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过来,一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天竺剑锋势如破竹,十日之内就已直抵长安城下。
尽管其时正值道门大行其道,可也并非人人都成天想要喊着灭佛灭佛,甚至还有人劝阻同道做人留一线。天竺佛国攻入之时,绝大多数道派还没回味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而长安城内偏偏又有大量愚民愚妇喊着这是神佛降怒,须得全家老小一个个剃了光头出门赔罪说实话这也不能怪他们,谁能想到千里之外的天竺竟能以此为由打起国战来?总之一时间是人心惶惶,连拱卫京畿的金吾卫都没心思守城了。
而这神州大地之上三千年未有之变数便在此刻出现。
且先说汉末之际,人心思变,民不聊生。有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太平经》传道天下,号为“太平道”,即“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教众达数十万之众。而后将教徒分立了三十六方,于同一日起兵,人人头系黄巾,又称“黄巾军”。
虽然黄巾军很快被剿灭,再也无人敢称太平道,但是太平道最重要的那一部经书《太平经》却流传了下来。只要经书还在,道统就能传下去譬如整整六百五十年后,又有一个居住在长安城郊道观里的张姓青年通过这一部《太平经》自行习得了太平道的术法。他眼看时局不稳,索性召集了所有愿意和他同去的师兄弟,在天竺佛国攻城的时候率先站在了城头上。
“……时将军奋力摇动旌旗,振臂高呼曰:‘九州虽大,但吾等早已无路可退我等背后便是长安!’遂先跃下城头,以旗毙敌酋。众人见将军神勇如此,皆努力向前。”说到这里,张如晦不由得用右拳猛捶了一记手心,“我幼年发蒙时陆夫子便让我率先读这一段,尽管时过境迁,仍有铁马金戈之感。”
对此,少女只是歪了歪头。
就这样,长安城下迅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血肉漩涡。各地的节度使也终于带着他们的人马紧赶慢赶来到了长安城,与天竺的军队展开了血战。而太平道也奇迹般的在六百五十年后的神州大地上复活,黄色的旗帜再一次在九州的上空飘扬。
更重要的是,天下迎来了第二位天公将军。
如果说各路节度使赶往长安是因为名声和心中尚存的那一点对皇室的忠心,那么道门更多的是因为另一个原因:那是太平道。
无论是哪一派的道士都不得不承认,六百五十年前的汉末是道门最为辉煌的时代。张修、张角、张鲁三位张姓道人将道义通传天下,甚至参与到天下大势的角逐之中,席卷九州。
于是有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