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处,圣人面色发狠:“唯有杀,杀那俊才,杀那将士,杀所知之人。”
皇后亦是不愿,这便反问:“瑶儿如何,李君如何,怎得,连李君一起斩之?”
不等圣人开口,皇后又道:“若斩李君,瑶儿定然不愿,与你我断绝关系。”
“父女成仇,老死不相往来,怎得是好?”论起瑶儿,圣人怒不可遏:“她怎得有脸说?”
“丢我皇家脸面,身为长公主,却强暴一才子,若说出去,岂不让天下人嗤笑?”
“话又回来,她这般行径,若人人皆知,不守妇道,谁还敢取她为妻,她便孤寡一辈子。”
“却是怨我,太惯了,今儿个捉回来,我让她兜不了吃着走。”
确实如此,瑶儿此举,看似习以为常,实则犯了大错,若民间女子这般作为,却都被人嗤笑。
作一荡妇之名,何况皇家子嗣,一国长公主,代表大乾脸面,如今这般,怎得是好?
圣人平静,心中却震怒不已,瑶儿虽为自个长女,却做这等事,亦让他怒火中烧。
想着捉回来便禁于宫中,绝不能让她再抛头露面,当然,打是少不了的。
让他最恨,唯那一俊才,以他想来,瑶儿不谙世事,定是那才子设计,故意诱骗瑶儿,反咬一口这才酿下大祸。
于他心中,那俊才必死无疑,长公主岂是你一贱民所能觊觎。
皇后不曾搭话,事到如今自个也无法子,若要将瑶儿下嫁一才子,莫说圣人,便是她自个也不同意。
若不下嫁,瑶儿一生名誉尽数毁掉,皇家脸面亦保不住,按圣人而言,一杀百了,可若有漏网之鱼,便坏了。
不但被天下嗤笑,且安上一个皇室无礼,杀人灭口,包庇瑶儿的罪名。
这般想着,皇后道:“斟酌斟酌,不可鲁莽,凡事三思而行!”
这便罢了,急匆匆去了后宫,圣人瘫坐塌上,气道:“瑶儿啊瑶儿,你怎能做出这种事?”
“多事之秋,添乱啊!”
女子节操比命重,皇宫更甚,瑶儿此举,于圣人眼中,害了她自个,亦害了所有人。
古道之上,唯见信使而来,李伯面露担忧,一步错,步步错,他需得斟酌,不可走错一步。
若不然,自个殒命不说,辞旧与乐先生,桂先生,这些将士一同,也断然随他共赴黄泉,
“全军听令,放慢脚步,不可过急!”这又下令,询问信使一切正常,这便喝道:
“若皇城来人,不可反抗,凡是反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