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探险队的故事,楚云浩马上去看他们的马车,队员们像献宝似的,一个个把马车上的箱子打开。
这是胡椒,这是肉豆蔻,这是丁香叶,这里面有胡椒三千斤,肉豆蔻三千斤,丁香叶两百斤,这些,都是咱们顺便带回来的。这放在马车中间的箱子,就是楚哥儿你要我们找的脚板薯和甘薯。
这八辆马车里,有五车中间放的是脚板薯,还有三车中间放的是甘薯。这次,脚板薯带回来大概有三千斤,甘薯我们用带出的藤蔓种了一季,只收了一千多斤。
大家回来时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偏离了航向,也多花费了时间,船上带的粮食吃完了,我们就抓老鼠吃,有时运气好还能钓到海鱼。
后面,老鼠也抓不到了,海鱼又不一定每天都钓到,为了活命,大家只好吃起了种子,这脚板薯,本来有五六千斤的,后面被我们吃掉了一半,估摸着只有三千来斤了。不过,这甘薯,我们却是没有动过的,也就收获的时候,大家吃了些手指头大的根,解了解馋。
看到大彪叔说起这话时很是愧疚的样子,楚云浩含着泪点了点头,重重的拍了拍大彪叔的肩膀。楚云浩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这意思却很清楚,大家辛苦了,这是大家用命换回来的种子,他楚云浩很感激。
当打开箱子,拔开盖在上面厚厚的稻草,楚云浩又看到了那记忆中熟悉的作物,熟悉的食物时。楚云浩的心,都在颤抖,楚云浩整个人,全身血液都在沸腾。民以食为天,吃上饱饭,一直是普通老百姓的奢望,是修身治国士大夫们和历代君王的梦想,但同时,它也是大晋的一个难题。
稻,麦,黍,菽,稷,五谷的产量,都不高。五谷虽养人,可是产量有限,养不活太多人。一到灾荒之年,处处断粮,家家逃荒乞食,饿殍遍野,甚至易子相食,怎一个惨字了得。
楚云浩本来是想让探险队去找脚板薯的,没想到他们把甘薯也带了回来,这甘薯的产量,可不比脚板薯少。而且,甘薯生长更容易打理,其富含淀粉,更容易加工成粉条,这样人就吃不腻了。杂粮这东西,饱腹还可以,吃多了,那是会腻的。杂粮的富余,最主要的还是可以用来饲养家禽家兽,得到更多肉食和脂肪来源。
在只有五谷可供种植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的猪肉价格,一直是要高过牛羊肉的。这其实很好理解,牛羊都是吃草的,还猪是杂食动物,只吃草的话,猪是长得非常慢的。在我国古代,在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杂粮作物还没有进入中国前,中国人普遍吃的是羊肉和牛肉,猪肉,那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