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走进了一个山洞,在里面兜兜转转半天,终于在一道土壁前停了下来,看着这土壁前黑乎乎的东西,楚云浩笑了,看来原主记忆没有错,原主小时候跟村里小伙伴经常来这山洞玩,有时候捉迷藏,有时候整点蚕豆烤一下,很是快活,当时就发现了这黑乎乎的泥土,后面也知道了这是煤,村里面有些人家还挖回去取暖,可是这原煤的质量真的不行,味道太冲了,燃烧也不充分,火力也不行,远不如一把柴火来的舒坦,慢慢的也就没人动它了。
煤炭在人类生活中很早就发现了,在中国可查的历史文献中,在西汉时期就已经用来冶炼和取暖,可一直到宋朝,煤炭取暖才普及,但燃煤取暖,在当时一直是贫苦大众的选择,稍微有点钱的还是选择木炭,因为古时候还没有掌握现代洗煤工艺,原煤里面杂质太多,含硫含磷太高,味道太冲,火力也不猛,很多时候煤块就是红一下就过了,远不如后世洗过的精品煤,燃烧既没太大气味,又火力强猛。
古时候这样的煤炭取暖都够呛,冶铁就更差强人意了,所以中国古代一直是木炭冶铁,这是有原因的。煤的气孔度小,透气性差,炉内受热后容易碎,致使凝结堵塞,影响正常冶炼,原煤杂质太多,导致生铁热脆性,无法锻造成型,严重影响生铁质量。
要解决煤炭炼铁问题,至少要解决两点,一就是用现代工艺洗煤,提高煤炭质量,二则要改造风箱,达到一定风压,这样炉内才能燃烧充分,这对于拥有现代地球知识的楚云浩来说轻而易举,但对这个世界的人来说,也许他们会很快掌握,也许懵懵懂懂千年也不知其所以然也,所以有些东西,说它简单简单,说它复杂复杂,一个人要想超脱整个时代的眼界,那是很难的。
接下来几天,楚云浩可忙活了,先是挖了差不多两千斤煤回家,又用水洗法洗了一千斤质量好的出来,然后就是挖土窑了,土窑选址就是吊脚楼屋后的一个窑洞,这种窑洞农村家家都有,一般是用来堆放芋头的,芋头是这里重要的食物,普通人家一年大半年都在吃芋头,大米麦子,那太金贵了,交完公粮和佃租,自己剩不下多少了,要不是地主老财,这里没有哪个家庭能一年到头都吃上大米麦饭的。
楚云浩挖大土窑,开始改造窑洞,才一千把斤煤,只要搞个很小的窑洞就行了,可惜的是,以现在这条件水平,炼焦过程中的煤气肯定留不住了,但煤焦油应该能收一点,用来照明肯定够了,至于焦炭,这个也不用担心,炼焦这东西又不复杂,肯定会成功的,要知道他在地球家乡的时候,小时候可是见过很多土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