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拱手道:“见过陆大人,陈大人。”
至于那赵文轩,则自动忽略。
院落中此时足有数十人,尽皆穿着锦衣卫的当值袍服。
居中一男子面容俊朗,蓄着长髯,不怒自威,身穿一袭华丽的银色斗牛服。
不用说,萧桓也知道这必定是陆昭陆千户。
至于其他人,大部分看着面生。
不过通过站位倒是能看出所属两个阵营。
一面是陈登先为首,一面以赵文轩为首。
赵文轩身后还站着一个年龄与萧桓差不多的少年。
二人面相上有几分相似,不出所料便是那赵百户的侄子,赵哲。
陆昭微微打量了几下萧桓,心中暗自点头。
“此子姿容远胜其父,气态沉着,不错。”
能进入锦衣卫的多是美男子,锦衣卫的前身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亲军。
最是讲究仪容。
陆昭早年间更是得到当朝皇帝“仪态不凡,美须髯”的夸奖。
所以这第一关算是入了陆昭的眼。
赵文轩眯着狭长的眸子看了看萧桓。
从外表仪态上看,侄儿确实被压了一头。
只不过那又如何?
他早就打听清楚了萧桓的底子,不过是后天六七重的修为。
只能说天资尚可,但仅此而已。
更何况,一个孤儿如何与他赵家掰手腕。
陈登先看见自己老战友的儿子,上前拍了拍萧桓的肩膀:
“子楚,不必担心,陆大人在此做主,定有公道。”
萧桓点头称是。
却听出了几分无奈。
陆昭坐于石桌前,一位小旗官立刻上前奉茶。
院落中陷入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等着千户大人发话。
陆昭心中有自己的计算,赵文轩背后是礼部侍郎,他虽不怕,却也不愿得罪。
大明官场盘根错节,他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是步步为营。
俗话说人走茶凉,对于萧桓的父亲,陆昭有印象,但并不深。
实在是萧长山过于平庸,在锦衣卫任职十数年,区区总旗,资质平平。
大功没有,小功不多。
官场是极为现实的地方,他陆昭在锦衣卫十四个千户所中,武功排不进前三,但却最受指挥使大人器重。
这里面门道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
锦衣卫确实有规定,还是先皇制定。
自然是为了收买人心,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