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盲点(1 / 2)

袁熙说完自己对科举制的利弊分析,诸葛亮心道这怕又是观星观出来的,不然主公怎么可能对没发生的事情那么信誓旦旦?

他说道:“主公的想法,是尽量削减经学比例,增加术数科目,以考试作为主要遴选方式,结合实政,同时也保留一部分官吏推举名额?”

袁熙点头道:“没错,我知道军师对察举制有抵触,毕竟举孝廉已经成了个笑话。”

“但我想要破格推荐的,不是这些依靠抽象行为的虚名被称颂的人,而是那些身有长技,却因为未种种原因,未能识文断字,更进一步的人才。”

“我准备依据其才能,招纳为生员继续学习,最后能够成为专精某一方面的吏员。”

袁熙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代,开化民智是数十上百年的过程,没有人能等这么久,所以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最为合适当前的做法。

他继续道:“当然,这只是补充,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还是要以考试为主。”

“当然,考试的内容也不限于经义,而是以综合性学科为主,比如我所说的数学和物理。”

诸葛亮已经看过袁熙写出来的书,心道以自己的悟性,尚且要想上好几天,只怕其他人更加艰难吧?

他将心中疑惑说了,袁熙忍不住笑道,“军师看的那些书,都不是段时间能学成的东西啊,那是要好几年的。”

“这些知识讲究循序渐进,不可能立竿见影取得成效,是需要积累多年实际经验,才能出成果的。”

“所以说开化民智并不容易,想要成为我眼中的人才,即使才智聪明的人,至少要学习五六个科目,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我倒是等得起,因为将来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选拔到考试,都需要拉一套行事正直的官员主持,所以这几日咱们想想,找些合适的人选出来。”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座师制度,以及官员抱团组小圈子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会意,他想了想,说道:“这两年投奔过来的名士不少,但大多是致力经学,主公需要的所谓技术工匠,亮确实知道一些。”

“我回去便拉个名单,根据其擅长的本事,向主公举荐。

“主公倒是还有闲暇,兵事谋划未定,却又着眼于义学了。”

袁熙笑道:“反正几位冀州将领还未道,咱们多少也要等半个月,这段时间,正好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不然等大战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