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托付(2 / 2)

大大增多,他们依靠幽州发达工具技术改良带来的红利,只要努力干活,就足够能养活一家人。

而先前的诸侯征伐时,平民百姓想要独力养活一家人,只有从军卖命才能达到,如今能在稳定安群的环境下,就能赚取差不多的生活费用,那还为什么要从军?

于是幽州兵的数目,随着生活改善而逐年减少,袁熙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所以也并没有刻意去阻止或改变这种现象。

他的应对之策,一是相应提高兵士俸禄,另一方面,就是从边地贫瘠之处,寻找合适的兵员。

毕竟乱世不缺想要投戎从军,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底层百姓,袁熙占据了并州后,这两年便以并州兵为主体,招纳新兵。

并州兵虽然身体素质不错,但因为并州长期处于各族冲突的中心,兵士们都桀骜不驯,极为难管,对此袁熙想出的办法,便是逐级练兵。

坐镇并州的高顺在征兵后,先用陷阵营兵士的手段训练新兵,打磨其锐气半年后,便让其再到蓟城轮训。

蓟城这边训练新兵们的是沮授赵云等人,他们的手段虽然比高顺柔和一些,但训练的重心,便从训练武力转到教化上。

教化包括知识文字和劳动,前者是让兵士具备基本的战术素质,训练出来的兵士,都要做到理解上面传达下来的命令和作战意图,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都至少具备伍长甚至什长以上的素质,而不是傻乎乎只知道执行命令的大头兵。

这样的做法,虽然时间金钱花费很大,但是好处也非常多。

一是能够在队伍遭遇硬仗,损失加大,什伍长战死的时候,还有其他人能够顶上。

二是临时征发兵员,扩充兵士数目时候,也有足够的下级军官去带领新兵执行命令,而不是一盘散沙的扔在战场上,让新兵自生自灭不说,往往还会起到负面作用。

所以袁熙的兵士看着不多,却能够应对很多突发情况,就像上次击败孙权的合肥之战,袁熙收编了上万投降的江东山越兵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整编,之后再防守被曹军攻打的寿春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知识教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教化,让兵士参与和当地百姓的劳动,同吃同住。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