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九十二章 千古难题(3 / 5)

方,虽有亭长伍长,但这种数年轮替的官员,怎么比得上百年家族势力深厚?

所以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在华夏大一统的外表下,很多地方可谓是地主豪族控制的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虽然明面尊奉的是朝廷律例,但也仅此而已了。

这种积重难返的陈苛,在皇朝兴盛时倒还能维持作用,但在皇朝积弱的时候,变成了极为不安定的因素,尤其是朝代末期,皇权衰败的时候,对于下层的平民百姓来说,决定他们生死的不是皇帝,而是同一个村里的乡绅豪族。

问题回到了当初,文景之治为什么国库会那么充盈?

答案是,当时因为土地加速兼并,地主乡绅和贵族成了惠民政策的受益者,自然在上缴利税方面肯定非常的积极,不仅不会拖欠,甚至会想法设法多交,让朝廷延续这种政策,为此他们会变本加厉剥削农民百姓,收取更高的租税,来支持朝廷。

这便是文景之治,也是很多朝代国库充盈,下面却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造反的的真相。

而之后被饱受诟病的汉武帝刘彻,反而是趁着对外用兵的机会,大改之前的国策,逐步分化贵族和豪绅的权利和土地,用中央集权将土地重新流转到了百姓的手中。

也因为如此,刘彻被出身地主阶级的史官抹黑了不少。

在袁熙心中,汉朝只有两个皇帝让他佩服。

一是刘邦,二是刘彻,这两人起码知道百姓要什么,其他人都差太远了。

他将这些观点写下来,拿给沮授郭嘉等人看时,众人无不目瞪口呆。

虽然他们都是博学之事,对于汉代的历史和记载都很熟悉,但还从来没有人这么赤裸裸地将这层温情脉脉的外皮撕得如此干净,露出里面血淋淋的骨肉来。

相较于浑不在乎的郭嘉,沮授涩声道:“使君.明公要做什么?”

这是沮授第一次从心里佩服袁熙的见识,也是重新开始认识袁熙这个人,他自然知道,袁熙不会无缘无故写这种东西,自然是准备做些什么事情!

袁熙微笑道:“还是先生明白。”

“幽州不像中原,没有那么多地主豪族,而且随着外族南下,很多大族也会逃去中原。”

“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我想尝试着做些东西,看看能不能稍微改变这个天下,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

相比于受限于时代的郭嘉沮授等人,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袁熙,明白这样的土地政策走下去,最后都会进入一条死胡同。

不仅是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