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五十章 砥砺锋芒(3 / 4)

状也跟着走了出去,好奇道:“什么道理?”

诸葛亮转身道:“这把刀,是我在费县死去兵士身旁找到带回来的,作为对自己的警示。”

“人难胜天,但在命数面前,谁都会想要反抗的。””

“叫天不灵,叫地不应,那能依靠的,只有手里的刀了。”

“乱世之中,更是如此。”

“所以这些年间,我不仅研习文韬武略,更是时时刻刻亲身种地,强健身体。”

“又日日吐纳呼吸,长啸通神,毕竟这是最后的自保手段。”

黄月英听了,恍然道:“怪不得夫君时常做虎啸龙吟之声!”

诸葛亮哈哈一笑,“琅琊郡自古属于鲁国,那可是出过孔子的地方。”

“其足蹑郊兔,力招城关,乃是吾辈文人楷模呢。”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淮南子》中载孔子“足蹑郊兔,力招城关”,是说孔子不仅比兔子跑得快,力气大到能举起城门的门闩。

城关,就是诸侯国都城的门闩,据记载有八百多斤,人能举起来,显然是有些夸张,毕竟秦武王举的鼎才五百斤。

但考虑到孔子父亲是鲁国三虎将之一的叔梁纥,其身高就有十尺,不仅文武双全、勇猛强悍,更是天下闻名的大力士,曾有过举起千金闸的记载。

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在那个时代,这对父子不一定比寻常武将差了。

而且按照《礼记射义》记载,孔子箭法精准,能射天上飞鸟,每次公开射箭,围观者众,甚至会阻塞道路,除此之外,孔子会驾战车,亲身上阵击败过公山不狃的叛乱,所以其倡君子六艺,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这都是他亲力亲为实践过的。

这春秋战国的尚武习气,从秦到汉传承下来,开始深深镌刻到华夏的骨血之中,华夏人从来就不是软懦疲弱的民族,相反其基因里面,镌刻着崇武的天性。

华夏人尚礼,只不过是君子知义,先礼后兵而已,任何看错了这一点的人,都迟早会碰的头破血流。

诸葛亮缓缓举起了手中的环首刀,对准了院中的大石。

他猛然低喝一声,环首刀闪电般刺出,迅捷无比地扎中大石中心,顿时火花四射,随着一阵刺耳的撕拉声,环首刀竟然刺入大石半尺有余!

黄月不仅咋舌,虽然南阳石头质地松软,不想一般青石结实,但好歹也是石头,这一刺怕不是有数百斤力气!

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