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星般地隐没在了小道上……
这座山崖真可谓山陡峰险,就连羊肠小道有时也仅容单身侧身挤过,再加上茂密的杂草灌木,几乎就将小道隐没,可见此山平日绝少有人行迹。
但好在他们轻功绝佳,身处如此险地竟如履平地,有时索性腾空行云流逝……
杂草灌木枝头,但见他们的足尖轻轻一点,也不见杂草和灌木有明显的轻坠,他们便已匆匆流逝,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而在他们的后背也闪现出了七色的光环和凝实的护体光团,就以此为凭,足见他们的武道修为至少也是天级巅峰境,属高能之士了。
山之巅,有一平坦处。在它的中央,正座落着一座由稻草、枝木和藤条搭建而成的宅院。
宅院的后面是山高锋陡、终年云雾迷漫的悬崖,无处攀爬,形成天然的屏障。
宅院的前面是三面也是由稻草、枝木和藤条搭建而成的围墙,在正面的围墙的中央,也有一个简易搭成的茅亭。茅亭虽简易,但却很牢固,有点原始的气息,横披“隐风居”。
在茅亭内的庭院中央,正有两人在做着看来已持续良久的对搏,因为从他们略显凌乱的衣衫和地上杂乱的尘土脚印来看,一时半会的工夫是难以做到的。
他们双方都各持着一根树枝作为长剑,在攻守自如地对搏着。
他们的剑法都很诡异,每招每式都隐透着雄揽天下的霸气,而在剑势之下却又显透着慈悲为怀的佛家心性,这似乎很自相矛盾,但他们的剑法确实做到了将霸气和佛家心性合二为一的至高境界。
对搏的双方,一位是年纪在四旬左右的汉子,身材清瘦,留着一络浓密的山羊胡,从他那刚毅的脸上,不难看出此人平时言语不多,但却一言九鼎。
那一位五旬左右的白衫文士,则是慈眉祥目,长须飘拂,明亮的双目虽然有神,但却已惊不起任何的尘世波澜,满脸的尘世沧桑和随风劲拂的长衫,尽显此人的清逸高节。
他们的剑法虽然都有着雄揽天下的诡异招式,但却截然不是同种剑法。
四旬汉子的剑法以灵巧为主,与当今武林的剑法套路大相径庭——攻守自如,守又守得怡然自得,宛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攻又攻得出其不意,全是对方的空门破绽,即使偶落败势也能因势利导,寻势得机,以败反胜,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而白衫文士的剑法却以轻盈见长,避重就轻、心随意念,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在他的心目中已没有了手中的剑,恍若剑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