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那日我离北凉,过西夏,入大宋。因听徐渭熊多有提及清照,便好奇之下前往拜访,想看看能被徐渭熊惦念的人到底是个怎样的模样。”
“但因为走的匆忙,也去的唐突。一未递上拜帖,二也没给人提前通知。那日春光明媚,天色正好,清照正在她家院内荡秋天。而我却因初出茅庐,对江湖上的三教九流一无所知。刚入大宋京城,便被一些花子小贼偷了个精光。”
“登门之时,饥肠辘辘,狼狈不堪,给清照吓了一跳。后她便做了这首词!”
苏长风言简意赅,将这首词的来历说出。
然后直接开口:“全词为: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词念罢,李淳罡面有惊异之色,这首词写的跟苏长风所说的前言全然吻合。
就是一个小姑娘,在家里荡秋天。突然发现有不速之客上门。
小姑娘面皮薄,被吓的转身就走,但对那来人心中也有好奇,所以在回屋前,扭头偷偷看了那来人一眼。
在李淳罡心中思索的时候。
苏长风再度开口:“第二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写于我入了清照家,同时也证明了我的身份以后,便暂住于其家里。同时也从其口中得知,原来在我二姐徐渭熊跟其相交的过程中,也多有提及我的存在。清照对我也充满了好奇。如今相见,我与她之间又有我二姐徐渭熊作为纽带,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那汴京城中,清照时长带我出去交友,有玩,参加一些诗会词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相知。”
“而在一次出外与友人游湖赏莲花时,因为玩的太过尽兴,一时间竟是有忽略了时间。直至日暮十分,才突然惊醒,打算回家。返程的路上,我们兴致不减,还比赛起了划船!归家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词作为几年。”
如前一首般,苏牧直接开篇点题,将这首词的来历出处到处。
说罢以后,直接开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全文念罢,李淳罡面上泛出一丝尴尬。
这小子竟然真凭自己的本事跟苏东坡那老小子的徒孙搞到一起了!
这下可有调侃那老小子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