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场。
周王室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没有实际控制权。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与争霸,造成了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乱,也象征着春秋时代的来临。
公元前543年,楚国邓县境内苦竹村。一辆马车在绵绵细雨中飞奔而行。
“啊——啊——”
马车里传来一妇人疼痛的叫声,让人听着都觉得疼,不禁为车里的女子心疼。
“夫人,再忍忍,就快到乡里了,那儿有经验丰富的产婆,孩子一定能顺利出生的!”此时,负责驾车的男子安慰道。
车里的侍女虽然惊慌,但也一边扶着妇人避免车上颠簸摔倒,一边安慰道:“是啊,夫人,乡里的产婆为很多人接生过孩子,经验丰富,一定不会有事的。”
驾车中年男子名叫姜林。追根溯源,其先祖姜恒远为姜太公远房亲戚。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下可为体现得淋漓尽致。
姜太公也称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士,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于渭水之滨垂钓,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
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灭商后受封于营丘,为齐国开国之君。
姜恒远凭借太公的亲戚关系,曾官至卿大夫,辅佐齐国国君管理国家。然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亦没有长盛不衰的势力,太公逝世后,其后人遭到打压,逐渐没落,四百多年过去,姜林这一脉周周转转来到齐国邓县,并一直定居于此。
现在的姜林虽然还拥有“士”的身份,但其没有官职在身,虽属统治阶级,但却处于最底层,没有丝毫权利,好在家还有几十亩良田,十几个名家仆,日子倒也无忧。
这一路颠颠簸簸,从清晨赶路到中午,终于赶到了乡里。
青林乡,邓县境内一个小乡镇,虽然比不上县里人口众多,但也比村庄好上太多。这里民风淳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刚进入乡里,还没等马车停稳,姜林便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火急火燎的向产婆家的方向飞奔而去。刚到产婆家就匆忙道:“吕夫人,请帮帮我家夫人,我家夫人快要生了!”
吕夫人明白了事情原委,也不耽搁,立马就同姜林赶到了其好友家里,这时侍女也刚好扶着姜夫人缓缓来到门口。在产婆的帮助下,即使过程坎坷,但好在孩子顺利的出生了,母子平安。
但神奇的是,这孩子和其它出生的婴